从牛背上走下来的火箭总师 还爱聊“上过太空的种子”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6月25日 10时23分

  也许是少年时代农村生活的经历,让龙乐豪院士多了一份与土地的亲近。这位从牛背上走下来的火箭总师,除了爱聊火箭,还爱聊“上过太空的种子”。

  6月24日上午,香港大学百年讲堂陆佑堂里一场题为《长征火箭与中国航天》的报告会拉开帷幕。这是“时代精神耀香江”主题活动之一。台上开讲的是83岁白发苍苍的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

  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龙乐豪,童年的记忆是在湖北汉阳乡下的“放牛娃”生活。因为交不起昂贵的学费,直到新中国成立,他才开始上小学,接受正规教育。一路成绩优异,1963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投身我国火箭研究事业。

  因为这些亲身经历,龙乐豪在不同场合经常提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6月24日,他再次真诚地把这番话讲给台下的香港青年。“爱国对于我就是天经地义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我就是牛背上成长起来的火箭总设计师。”

  作为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对长征火箭的发展历程如数家珍。“到目前,我国已成功研制20种基础级和5种上面级液体为主、固液兼备的长征火箭,完成375次从近地空间到太阳系深处的发射,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超过96%,发射成功率世界第一。”更令他和中国航天人感到自豪的是,长征火箭全部由我国自主创新,目前该系列正在不断改进、转变,一步步向智能化迈进。

  他还提到,长征火箭发射第一个100次用了37年;第二个100次用了7年;第三个100次仅用了4年多。讲到这里,香港大学活动现场的师生发出阵阵惊叹。

  除了讲述长征火箭的发展历程,龙乐豪院士还用了不少篇幅讲述了这些年他很关注的“航天育种”技术。航天育种是指将作物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技术。

  “嫦娥五号搭载的水稻种子实现了世界首次飞越地月空间育苗成功。”龙乐豪说。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今年3月红军25000里长征集结出发地——江西于都种植了25000亩航天大豆。“6月12日于都禾丰镇黄泥村200亩航天大豆已枝繁荚茂、丰收在望!亩产提高约3倍。”龙乐豪兴奋地展示着现场的图片和视频。

  他在报告中还用图片展示了几种典型农业品种搭载效果:太空莲,花多、蓬多、成蓬率高、结实率高、颗粒大、产量高,已成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的扶贫推广品种;太空葱,增产约50%,株高增高1.6%,葱白茎长增高50.1%,耐寒抗叶锈。

  他介绍说,30多年来我国从事航天育种的研究单位多达130个、企业1000多家,育成160多个主粮、经济作物品种,种植面积超过240万公顷,实现粮食增产20多亿公斤。东北、内蒙古、江西、山东航天大豆种植数十万亩均获丰收,亩产高达684斤。江西广昌的航天白莲质优产高,推广种植200万亩,年产值超20亿元。“航天技术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战略作出了贡献!”记者 刘 莉 付毅飞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