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难以承受的”26秒到“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10月19日 10时07分

  中新网酒泉10月16日电 题:杨利伟“难以承受的”26秒 中国火箭研制团队攻克了

  作者 马帅莎 郭超凯 王莹

  10月16日,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神舟十三号飞船,中国空间站迎来新“出差”三人组。电视直播画面显示,三名航天员在升空时神态比较放松。

  这样轻松的画面,不禁让人想起中国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曾经历的“难以承受的”26秒。在《太空一日》一文中,杨利伟回忆称,“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让杨利伟“难以承受”的源头是共振,这曾是一个世界级的航天发射难题,不仅中国研制的火箭有这个问题,国外的火箭也有。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力神火箭在发射过程中,就曾经出现过持续30秒的振动。法国的火箭也曾经出现过类似问题,卫星寿命因此受到影响。

  如何让中国航天员不再承受这样的痛苦,消除火箭飞行失败的隐患?要解决问题,就要先知道问题根源是什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所属北京强度环境研究所试验人员经过测算、分析后认为,“病根”可能出在氧化剂上,当氧化剂中燃料的振动频率和火箭结构的振动频率接近的时候,很可能会发生结构与液体耦合的发散振动。

  在理论分析后,该所试验人员随之进行全箭模态试验和氧化剂管路液体特性试验。试验时,试验人员先向一个燃料管里注入燃料,然后给燃料管加载不同频率的振动,观察燃料的振动频率。如果试验室数据与全箭模态试验数据相吻合,就能证明试验人员的推断是正确的。

  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分析、计算等,试验人员最终得出结论,问题就出在火箭产生了POGO振动。这一结论印证了他们之前的推测。

  在找到问题根源之后,一院研制团队进行改进,原本长征二号F遥五运载火箭的助推器蓄压器上装有两个膜盒,到了长征二号F遥六运载火箭时,膜盒减少至一个。这种改进成效明显,长征二号F遥六运载火箭发射“神舟六号”飞船时,振动量级和振动时间都减小了,航天员反映振动轻多了。

  “轻多了”意味着研究方向是对的,可问题并未完全解决。为此,研制团队继续优化设计,将助推器蓄压器改成了“变能量蓄压器”,在不同飞行时段采用不同PV值的蓄压器,该装置能够吸收燃料振动时产生的能量,改变燃料的振动频率,火箭就不再产生POGO振动。

  长征二号F遥七运载火箭发射 “神舟七号”后,航天员聂海胜反馈称,“我们乘坐的火箭非常舒适,几乎感觉不到振动。” 短短的一句话意味着一院已经攻克了共振的难题。

  航天员在飞向太空时的生命安全与火箭密切相关,从“难以承受的”26秒到“几乎感觉不到振动”,这背后是火箭研制团队的严谨分析、长期努力和不断突破。(完)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