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柳属高山灌木线80年间爬升59.3米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11月24日 10时01分

  科学家研究发现,1939年至2010年期间,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柳属高山灌木更新速率加快,柳属高山灌木线显著爬升,最大爬升幅度为59.3米。近10年来,柳属高山灌木更新速率呈下降趋势,灌木线倾向于保持静止状态。

青藏高原山生柳灌木线样地的空间分布图(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图)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生态系统格局与过程团队联合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共同开展,相关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生态地理学》发表。

  文章通讯作者、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员梁尔源介绍,高山灌木线是指灌丛分布的海拔边界上限,被认为是探索高寒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与适应的天然实验室和全球变暖的“预警线”。

  青藏高原拥有圆柏属、杜鹃花属、小檗属、锦鸡儿属、柳属、蔷薇属等丰富的灌木林资源,形成了连续分布的天然灌木线。基于近5年连续的野外科考数据资料,研究团队发现,山生柳是能够形成高山灌木线最典型的落叶灌丛,海拔最高可达4960米。

  文章第一作者、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王亚锋介绍,研究团队沿青藏高原东部近900公里的纬度梯度上建立了24块山生柳灌木线样地,获取包括坐标、株高、基径、冠幅、年龄以及生境状况等参数,结合气候变化和遥感卫星数据,系统揭示了1939年以来山生柳灌木线位置和种群更新的时空变化格局。

  青藏高原山生柳灌木(上)和灌木线(下)景观(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图)

  研究还发现,当夏季均温处于5至8.5摄氏度时,山生柳灌木线变化受温度驱动,当夏季均温高于8.5摄氏度时,灌木线变化受湿度限制。由于变暖加剧了高寒区的水分亏缺,山生柳灌木线从受温度限制转变为受湿度限制。因此,气候持续变暖会威胁高山灌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的资助。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