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行业良性发展需要立规矩
源 / 中国质量报    文 /     2022年08月22日 14时35分

  近年来,预制菜发展热度不减,市场日益扩大。然而,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商家诚信等问题也日益显现。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预制菜菜品标识不详细,外卖、堂食中使用预制菜未告知等成为投诉热点。央广网近日调查也发现,线上售卖的预制菜存在保质期标注混乱现象。

  这些行为不仅带来食品安全风险,还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商家实施这些行为,其背后无外乎利益的驱使。

  预制菜的保质期跟菜品特点、生产工艺和是否有食品添加剂等因素有关,是消费者进行消费决策的重要参考。一般而言,相对于保质期长的预制菜,保质期短的预制菜意味着更新鲜、口感更佳、防腐剂添加量也更少、受消费者欢迎程度更高。保质期标注的混乱,使其对消费者无法发挥参考作用。比如,7月,趣店预制菜在直播中推出了“1分钱吃酸菜鱼”的福利。有消费者购买后,收到的产品内外包装保质期不一致,直播介绍的保质期和外包装显示的保质期均是3天,但内包装肉片的保质期是12个月。如果保质期只有3天,消费者会认为食物成分比较自然,购买欲会增加;但如果保质期是12个月,消费者考虑到商家可能的添加物,很大程度不会购买。而且,标注日期不准确的情况下,产品质量也难以保障。今年2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近8成消费者表示购买预制菜遇到过问题,其中25.71%的消费者遭遇菜品变质腐败的问题。

  外卖和堂食商家使用预制菜,是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目前,预制菜最大的需求是在餐饮企业。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我国预制菜销售85%以上面向商户端,集中于小吃快餐店、连锁餐饮店、主打外卖的餐饮店、团餐等场景。根据业内人士的解释,预制菜可以降低对厨师的依赖,让做菜变得更简单,降低后厨的人工成本和缩减作业空间,可以为餐厅节约人力和租金成本,是中式餐饮连锁化发展的一个突破。这对于餐饮企业是件好事儿,但对于消费者而言则不尽其然。为了延长保存期,不少预制菜的脂肪和盐含量较高,这显然不利于健康。人们花钱买单,肯定还是希望吃到新鲜的现炒菜,至少有权知道自己吃的菜到底是预制菜还是现炒菜。

  无论是产品质量问题的隐忧,还是商户对消费者的刻意隐瞒,都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要消除这些乱象,预制菜行业应该尽快建立统一标准规范,设定如菌落数、蛋白含量等关键指标,明确包装、存储等环节要求,通过建立准入门槛,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要明确使用场景等细节,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有关部门应依据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监管,让消费者选得安心、买得放心、吃出信心。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