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队中 冠军箭手“杜博士”的“两个靶心”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8月01日 16时16分

  在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射箭队中,所有人都称呼男子复合弓选手杜美余为“杜博士”。这个扎着马尾辫、皮肤黝黑的小伙子说,十年前的一次“偶遇”,让自己有了人生的第一个“靶心”。

  “2013年我13岁,逛街时候看到商场里有家射箭馆,一接触就爱上了这项运动,然后就开始自己买器材练习射箭。当时也没有教练,很多时候都是上网看视频学习。”杜美余说。

7月30日,中国队选手杜美余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张龙摄

  虽然被叫“杜博士”,但杜美余实际才上大四。被称为“博士”是因为已经获得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智能建造方向直博资格。“文能保硕直博,武能拉弓射箭”,如何实现射箭与学业之间的平衡,是杜美余被问得最多的问题。

  “我觉得射箭和学习之间可以说是毫不相干。我会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好相应的时间。比如大三是取得直博资格的关键时期,那么射箭这边就会放一放。而到了备战大运会的阶段,我就会全身心投入到射箭训练当中。关键是设立一个目标和规划,然后去一步步完成它。”杜美余说。

  “瞄准一个目标,然后付出全部去达到它”,这是射箭的项目特点,也是杜美余的人生写照。

  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的杜美余和队友陈岩松、王世坤一起在成都为中国射箭队创纪录地第一次夺得大运会复合弓男子团体冠军。“Chengdu Makes Dreams Come True!”(“成都成就梦想!”)杜美余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写下这句话,并“晒”出自己的大运会金牌。

  7月30日,中国队选手陈岩松、杜美余、王世坤(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杜美余、陈岩松和王世坤都是从大运会射箭复合弓项目选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代表中国队出战大运会资格的。来自山西大学的中国大学生射箭队复合弓组教练王霆介绍,三名“神箭手”经过积分赛、淘汰赛、落位赛等复杂的选拔赛流程,以前三名的成绩披上了大学生国家队的战袍。

  “被确定为参赛人员后,他们在大体协组织的训练营上得到了更加专业的指导和训练。训练营的强度也非常大,有时甚至一日三训,每人每天射出的箭近300支。”王霆说,三个人中杜美余在训练营的进步最为明显。而腼腆的杜美余则把赞美送给两名队友。

  “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心理上,两名队友都给我很大的帮助。刚进集训营时,甚至连弓都是陈岩松根据我的身高和技术特点帮我调试的。在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会彼此鼓励,并肩前行。很高兴最终大家能一起得到这枚金牌。”杜美余说。

  成都大运会之旅结束了,杜美余又有了新的目标——在学校推广射箭运动。2020年开始,杜美余成为同济大学射箭协会的会长,每周他都会组织活动,把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教给同学们。

  “在学校老师的全力支持下,我们拥有了校内的活动场地,并购入了属于协会的器材,成员们一同训练、一起努力,这一切让我觉得很幸福。”

  在杜美余的操持下,同济大学喜欢射箭项目的人越来越多,而他也期待这块大运会金牌能发挥更多的作用。“有了这个成绩,相信能进一步提高协会知名度,获得学校更多支持。我现在的目标就是把社团做得好一些,人数更多一些,成绩再好一些。”

  看得出来,杜美余的“箭”已经瞄向了下一个靶心。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