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全运花园花坛以波浪造型为核心,与十五运会吉祥物相映成趣,缤纷矮牵牛环绕其间,共同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欢乐氛围。

香港添马公园内设置了多种全运会项目体验游戏,市民正在感受“铁人三项”项目。

澳门地标议事亭前地广场布置了许多十五运会元素,吸引游人驻足关注。

香港街头随处可见的十五运会元素,一个吃着菠萝包的吉祥物吸引孩子驻足玩耍。

在深圳宝安体育馆的十五运会拳击颁奖礼上,人形机器人手持奖牌与绶带,稳步走向领奖台。

十五运会铁人三项运动员经过香港中环,很多市民前来观赛助威。

香港的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人头攒动,吉祥物系列文创周边产品持续热销。

在广州塔下的珠江江面上,全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的大型装置,成为广州新中轴线上的热门打卡景观。摄/本报记者 潘之望
11月9日至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在粤港澳大湾区精彩上演。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走过六十六载的全运会这一次不仅是一场全民热盼的体育盛会,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成果展现和里程碑,也是“一国两制”在体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广东木棉花、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三朵花瓣交叠旋转形成本届全运会同心礼花的会徽图案——全运会首次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联合举办。按照“广东为主、港澳优先”原则,综合考虑城市特色和项目优势,充分尊重港澳意愿,比赛项目分布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19个城市举办。
本届全运会竞技比赛项目对标洛杉矶奥运会,设置34个大项419个小项。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竞技比赛项目共有1.4万多名运动员参加,约1.1万名群众运动员参加群众赛事活动。
十五运会筹办工作始终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理念和“简约、安全、精彩”的要求,不搞重复建设,不新建大型场馆,不新建“全运村”,90%以上的竞赛场馆利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有效降低了办赛成本的同时,还为赛后全民共享提前规划。
作为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正积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人工智能、机器人、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广泛在十五运会应用,充分展现高科技与大型体育的深度融合。
运动员在场馆里诠释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全运会的氛围更是在粤港澳三地无处不在:“千年商都”广州,“小蛮腰”广州塔为全运会点亮,成为市民拍照“打卡地”;暖风吹过的“鹏城”深圳,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身影闪现;“东方之珠”香港,市民在启德机场蜕变的体育园里为健儿的精彩表现欢呼喝彩;中西文化荟萃的澳门,因全运赛事喜迎八方来客,以赛事为媒,尽展独特城市魅力……
十五运会同样提振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文旅消费。预计超过500万张的可销售门票远超往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让三地酒店、机票、火车票及景点搜索量大幅增长,零售、餐饮等行业也同步迎来销售高峰。“喜洋洋”“乐融融”成为又一体育赛事吉祥物“顶流”,吉祥物“醒狮盲盒”等独具文化底蕴的特许商品更是引发抢购热潮。
十五运会也进一步推动了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男子公路自行车比赛,运动员横跨珠港澳三地,在港珠澳大桥上感受三地的紧密联系;马拉松比赛“一线连双城”,选手们在深圳与香港之间穿梭。两项跨境赛事通过“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模式,实现人员、物资、信息的高效流动,为大湾区未来合办更多大型赛事打下基础。
十五运会更让粤港澳三地民心相通。开幕式上,五星红旗在三地同时升起,粤港澳运动员一起入场;群众展演比赛,三地联合组队同心共舞、一展南狮风采,共同传承醒狮文化;三地观众同入赛场,一句粤语“加油”,早已你中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