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技术创新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3月15日 10时02分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印发《“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规划明确,围绕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韧性城市和美丽宜居乡村的重大需求,聚焦“十四五”时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重点任务,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技术研究、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技术创新、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技术、县城和乡村建设适用技术研究等9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方向引导和战略性、储备性研发布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集成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根据规划要求,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技术创新方面,将以构建多级多要素的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目标,加强历史文脉传承中的关键技术研发和创新,研究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动态预警、防灾减灾及保护修缮技术,研究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数据采集与可视化展示技术,搭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监管平台。

  为此,住建部将开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技术重点任务工作。具体包括:

  1.城乡历史文化遗产的修复修缮及防灾减灾技术。研究历史建筑的建造修复材料、传统工艺工法、结构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动态监测、安全评估和智慧消防技术。

  2.历史城区整体性保护与管理技术。研究历史城区格局、风貌保护传承关键技术,提出历史城区的整体性保护方法,制定管理技术导则。

  3.保护体系传承与历史文脉延续展示技术。研究城乡历史文脉的识别、织补与多维展示技术,开展已破坏文化遗产的虚拟建模和修复模拟技术及装备研发。

  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平台。利用大数据、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研究构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数字博物馆平台。

  5.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监管技术。针对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历史建筑、历史地段等法定保护对象,研究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动态监测技术和体检评估标准,研究构建保护监管平台和技术体系。

  在县城和乡村建设适用技术研究方面,规划则明确,将开展县城和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技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传承技术等研究工作。研究县城人居环境与生态建设空间布局模式、特色风貌塑造与保护提升技术,研究开展美丽宜居县城精细化管理及制度创新。研究村庄绿色宜居空间布局、人居环境改善、适宜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关键技术。构建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等基础数据平台,研究传统村落系统保护与活态利用技术、民族村寨特色保护与功能提升技术、具备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保护与现代传承技术,研究传统村落中民居风貌保护、功能优化与性能提升技术。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