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设“景点”隐患多 危机出行和生态、文物安全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9月21日 09时51分

  据央广报道,近年来,一些地方未经相关部门许可私设“景点”,违规为游客提供游览服务、违规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群众对此反映强烈。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今年9月至11月开展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景区景点显然不是想设就能设的。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该条例还规定了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条件和程序。各省市区制定的本地《风景名胜区条例》,也对景区景点的设立作出了明确规定。而私设“景点”,显然与上述规定和要求相违背。

  具体来说,私设“景点”,往往不符合资源保护、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等要求。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各地设置景区景点应进行必要的规划,包括旅游业发展、监督管理方面的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还有拟设立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否则难以保障所设景区景点的出游安全以及资源、生态和文物安全。

  在旅游服务方面,私设“景点”极有可能因不具备正规景区的条件而出现安全漏洞。近年来,有的网红景点曾发生野泳溺亡、突发山洪等事故,有的野游乐园设施坠落……此外,私设“景点”的旅游服务往往不规范,可能滋生诸如虚假宣传、欺客宰客等行为,进而破坏旅游市场秩序、损害游客合法权益。

  可见,文旅部针对私设“景点”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是保护资源、生态和文物安全的需要,是促进各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科学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的需要,也是捍卫相关法律法规尊严,保障广大游客合法权益的必须。

  整治私设“景点”问题,首先要压实地方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对辖区内是否存在私设“景点”、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私自经营高风险旅游项目等问题,相关部门应不难发现,重要的是,发现之后要有真作为,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试图蒙混过关。

  其次,要严管旅游推广平台。如今,一些网络平台上充斥大量“未开发景区”“小众旅游目的地”等文章,往往无任何安全提示。对此,发布者有安全提醒义务,平台有内容审核义务。强化这些义务,也是从源头上减少相关隐患和风险。

  此外,消费者应增强风险意识,某些野景点套路多、风险大,切莫盲目跟风打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自然资源的义务,有权制止、检举相关破坏行为。

  景点可能是私设的,但资源和安全是公共的。以生命安全、生态文明的名义,人们应当合力抵制不合规的旅游开发行为。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