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置身于山谷,通过临风听泉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11月08日 09时54分

  辽博正在举办的“和合中国”特展因其主题宏大、文物丰富、构思巧妙而受到观众热切关注。特展分为四大部分,每个部分又按照各自主题划分为不同单元。与一些展览不同的是,此次“和合中国”特展按照主题来陈设文物,其中,古代文人与书画家喜爱的“听泉”和“行旅”就是主要展出内容之一。

  锦州北镇人画过“听泉图”

  群山之中,一湾溪水,顺流而下。山中楼阁内,几位文人雅士耳听松风,目视流水,畅谈天地。这就是明代画家蓝瑛的《春阁听泉轴》。正在辽博举办的“和合中国”特展中,这幅长2米、宽近1米的《春阁听泉轴》作为重点展品,被摆放在了重要位置。

  辽博副研究馆员张盈袖介绍,古代文人士大夫喜欢以山水为作画内容,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山水之间,“听泉”主题就是他们反映这一思想的绘画题材之一。画作中,文人雅士置身于山谷,通过临风听泉,达到“独有幽人心不竞,坐听寒玉意迟留”的天人合一境界。

  为了多角度诠释“和合”思想,在“和合中国”特展中,除了蓝瑛的《春阁听泉轴》,辽博还展出了清代潘思牧的《仿文徵明听泉图轴》、清代傅雯的《指画听泉图册页》、明代杜玄礼的《听泉扇面》、清代恽寿平的《仿黄公望听泉图册页》、现代谢稚柳的《山阁听泉图轴》等以“听泉”为主题的精品画作。

  在这些画作里,文人雅士或临溪静坐,侧耳倾听,或邀上三五好友,在溪边闲谈畅聊,体现了古人追求自然、与自然为伴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用手指作画的宫廷画家,清代傅雯是锦州北镇人,他工画鹰,亦能人物,雄秀之气出于天然。傅雯技艺精湛,颇多赞誉。乾隆九年(1744年),傅雯奉命为北京慈仁寺作画,在“高丈许、阔二丈余”的宽阔面积内,傅雯画下人物百余尊,各个栩栩如生,备极神采,受到多方好评。

  “行旅”是古代常见绘画主题

  在古人通过“听泉”这种方式融入自然的同时,在古人的绘画作品中,还有一类以“行旅”为主题的画作。张盈袖介绍,这些画作中,山峰的高峻挺拔与行旅人物的渺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密林和气势雄壮的山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人们行走在山中、林中,欣赏景致,领悟人生,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和合中国”特展中,几幅“行旅图”也被集合一处,向观众进行展示。

  宋代画家的《溪山行旅图册页》,山岩嵯峨,清波浩渺,曲径环山,一人鞭牛行进,二人骑驴缓行,近处小桥流水,远处丘陵起伏,给人以优哉游哉之感。明代陈焕的《秋山行旅图卷》用笔粗重苍老,体势宏大、别具韵味。清代画家王巘的《秋山行旅图轴》中重峦叠嶂,树木入秋,溪流小桥,行旅者行进其间。整幅画面布局巧妙,结构严谨,引人入胜。

  在清代佚名画家的《仿燕文贵溪山行旅图》中,巍峨高耸的山体,高山仰止,壮气夺人。山顶丛林茂盛,山谷深处一瀑如线,飞流百丈。山峰下巨岩突兀,林木挺直。画面前景溪水奔流,山径上一队运载货物的商旅沿溪行进,为幽静的山林增添了生气。

  “对于古代这些‘听泉’和‘行旅’画作,观众只有近距离欣赏,才能感悟与领略到画家的用心和画作的韵味。”张盈袖说。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