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节约的新式旅游 火热背后隐患不少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6月21日 09时55分

  对于即将来临的端午假期,不少人面对高昂的酒店费用望而兴叹。就在近期,一种“零成本”住宿的旅游形式在网络上悄然传播开来……“交换式旅游”能否在国内形成规模?参与者个人素质提高和监管都不可或缺,有关部门、相关平台应共同努力,加以规范。

  随着旅游市场复苏,不少新兴的旅游模式正逐渐兴起。其中,“交换式旅游”就是近期突然火起来的一种,其间,“免费住”“零成本”等字眼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除了能节省大笔费用外,还能扩大社交圈子。通过这种形式,让原本陌生的两家人彼此熟络起来,很可能建立深厚的友谊,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所谓“交换式旅游”,即两个陌生人之间达成一致,互相到对方家里免费居住,到对方所在城市旅游,省去住宿费用。这种互助式旅游体验现状如何?是否有发展前景?又有哪些亟待完善的地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

  主打节约的新式旅游

  查看一些社交平台,记者发现在4月下旬就已经有众多网友通过发帖寻找“交换式旅游”对象,端午假期来临,又有很多配对成功的案例。居住在北京的赵女士,就在6月15日与三亚的“旅友”成功交换,家住江西的张女士也成功与青岛的王先生约好6月22日交换旅行……

  张女士于6月中旬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公开征集一位愿意交换旅游的网友,很快就有人报名。张女士认为与青岛的王先生家境相仿,交流也顺畅,便选择与他交换旅游。“我和王先生都养狗,交换旅游可以互相照看对方的狗,家庭条件也差不多,我觉得谁也不占谁便宜。”

  “把一大家子省下来的食宿费,用去享受旅游,不是更好吗?”赵女士给网友回复道。在社交平台上通过浏览也能发现,大多发帖者寻找“交换者”的理由都和赵女士一样。

  据了解,“交换式旅游”目前有两种交换方法,一种是双方约定好时间同时交换,另一种是错开时间交换,某一方先接待另一方入住,过些时日,再由另一方负责接待。“我住你的,你住我的”,互相提供自己的住所免费居住,同时还能提供所在城市旅游的规划线路和建议,避免踩坑,能节约成本,还能更好地享受当地美景风光,结交异地好友,提高自身的旅游体验和质量。对喜欢旅游的人来说,这种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对于市场来说,这样的体验为旅游带来了多样化,创造了活力。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耿松涛认为,“交换式旅游”是当前备受年轻人喜爱的新兴旅游方式之一,这种形式的旅游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交换双方可以借此机会降低旅游成本,扩大社交范围,还可以交换旅游攻略,以“本地人”的身份,更深入地体会当地的风土民情,提高旅游体验质量。

  火热背后隐患不少

  “第一次听说还有这样的旅游方式,安全吗?”“让陌生人住家里,我接受不了。”“万一对方的生活习惯不好,把家里弄脏了,或者有传染性疾病,那就麻烦了。”不少网友对“交换式旅游”表示质疑。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李龙表示,“交换式旅游”能够节省旅行开支,还能有不同的人生体验,这些都是年轻人追求个性化体验的需求,所以广受追捧,但“交换式旅游”也有客观存在的风险。“交换式旅游”涉及住宿,就会有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它是建立在纯粹的信任基础之上,实际上还是存在很多风险。物品被盗、损坏、人身安全等交换旅游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都亟待解决。”

  有专家认为,作为一个借助互联网发展的经济型旅游模式,两人的一厢情愿很难维持,这会非常考验交换者的素质。交换者只是以口头约定的形式,没有合约的束缚同样会出现一方提供了服务,另一方毁约的情况。一方吃亏要如何解决,里面有太多说不清的理。交换旅游的对象大多是在网上互相挑选,网上交换者所发布的信息往往不能保障其真实性、准确性。“交换住处时,相当于向别人开放了你家隐私空间。”该专家说,如果别人再将你家的隐私外泄,问题会更大。假如别人利用你家违法犯罪,你不免要受牵连。“交换式旅游”现阶段伴有较大风险,应三思而行,以免“引狼入室”。

  据相关投票数据显示,有62%的人认为“交换式旅游”不靠谱,仅有30%的人认为可以试试。

  降低风险潜力大

  耿松涛指出,作为一种新生的互助式服务,“交换式旅游”不能只靠信任维持。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保障措施,“交换式旅游”的市场还很小,但是只要旅游的成本持续上升,“交换式旅游”的热度就不会在短时间降温。

  “法律部门要跟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根据‘交换式旅游’的发展情况,制订出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对各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行为准则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保障游客和当地社会的权益,促进‘交换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耿松涛说,行政部门应加强对“交换式旅游”的监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旅游协会应发挥服务、引导、宣传和监督的作用,鼓励“交换式旅游”行业建立自律机制,制定行业准则和标准,并联合各地旅游部门或景区通过官方网站、媒体渠道和教育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提供有关“交换式旅游”的信息。

  还有专家建议,应建立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交换式旅游”质量的不稳定性亟须建立一套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以此规范交换双方的行为规范,并与诚信网个人信用平台相关联,依此约束双方行为;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控制。“网络平台可以使用如微信、支付宝信用、银行信用等作为参照,从源头过滤失信人员。相关部门应对网络平台进行相应监管与备案,做到严格把关正规平台。而网络平台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不负责任,除了落实实名制,还应作为中间方对双方的合约、安全提供必要的保障。”(工人日报)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