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巧又灵活”的微短剧需要几个“微短剧之都”?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1月08日 10时10分

  竖起来的手机屏幕里,微短剧的风依然劲吹。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国内微短剧行业继续高歌猛进。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已达5.76亿人,占网民总体的52.4%,超过了网络外卖、网络文学、网约车和网络音频等多类基础数字服务用户规模。预计到2027年,我国微短剧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与行业的迅猛增长相呼应,长三角不少地方也在过去一年里将目光投向了微短剧。建基地、给政策、设基金等举措,几乎成为各地方政府布局这一赛道的“基础操作”:

  在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于去年6月设立1.5亿元的网络微短剧产业基金,从剧本创作、取景拍摄、金融支持等方面推动微短剧全产业链发展;扬州和无锡市滨湖区也分别成立扬州大运河短剧产业基地和喜莱坞中短剧基地。

  在浙江,衢州美高短剧超级工厂去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二期项目目前也已开始筹备建设;杭州市余杭区于11月设立了首个2亿元微短剧发展基金,同时配套推出“黄金10条”财政扶持政策。

  在安徽,安庆市提出建设微短剧生态友好之城,首发短剧于去年11月开机;黄山市也于11月官宣布局微短剧产业赛道,并召开影视(网络微短剧)产业发展座谈会,全力推动影视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一如微短剧本身凭借密集的“爽点”与快节奏让观众“上头”,微短剧产业门槛低、成本小、回报快的特点,对于地方政府无疑极具吸引力。与此同时,去年以来“微短剧+文旅”等热门概念的出现,也赋予了微短剧这一全新的网络视听载体更多可能性。各地争相布局微短剧赛道的背后,似乎都暗含着某种“以小博大”的期待,希望这个轻巧又灵活的产业能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与增长点。

  在长三角,确实不乏一个地方“无中生有”出一个产业的传奇。但也不能忘记那些一哄而上之后,最终只留下一地鸡毛的教训。

  随着相关监管机制的日益完善,微短剧短暂的野蛮生长阶段正在结束,精品化、规范化已是行业大势所趋。如此大背景下,各地的“布局”更应慎之又慎,不能怀揣着“有枣没枣打三竿子”的心态,贸然入场。

  争相“布局”过后,是共同把蛋糕做大,还是一道坠入同质化竞争的泥沼?即便有朝一日市场规模如愿突破千亿元,“轻巧又灵活”的微短剧产业又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微短剧之都”?又能否喂得饱这么多“微短剧之都”?

  回头看看前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头、如今已经弃置荒废的那些个“直播基地”,或许就是参考答案。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