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打造了沉浸式旅游新业态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1月20日 09时57分

  岁末年初,西安文旅热度不减。上午11点多,在距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1.5公里的大秦剧场门口,接送游客的旅游大巴陆续停靠,前来观看演出的游客排起了长队。

  “咔嚓、咔嚓……”随着泥塑外壳缓缓破裂脱落,一尊沉睡千年的兵马俑渐渐苏醒。

  “你们是秦人,是秦国的筋骨。”

  “他们不是俑,是大秦的魂,是大秦的血。”

  听战鼓,穿战阵……大气浑厚、荡气回肠的中国首部战争史诗剧《复活的军团》准时上演。一个多小时的沉浸式演出中,通过四幕转场、行进式表演,生动再现了大秦帝国君臣廷议争锋、三秦娶亲风俗、沙场点兵威壮、悍卒夜奔诡变、兵团攻城壮烈、军属思亲断肠等场景。

  “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三幕‘寿春之战’中,一段军队休整时秦小兵给家里人写信的场景,‘惊’与新婚妻子隔空对话,真的让人泪目。”剧情里融入的家书抵万金、儿行千里母担忧、新婚别离等场景,让来自上海的游客程启航始终眼含热泪,仿佛“穿越”时空,身临其境体验了家国情怀的历史记忆。

  一场演罢,现场观众直呼精彩,掌声不断。“这部作品让我第一次近距离领略秦文化的独特风采,也为我参观兵马俑、解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提供了宝贵的视角。”75岁的意大利徒步旅行家维娜·卡玛洛塔说,通过这场演出,她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也对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的文化差异有了更为深刻的观察。

  2019年,在一个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的库房里,临潼区六合演艺有限公司总经理乔立达思考着:如何立足真实可信的文物,挖掘文物蕴含的价值,创新文物展示的方式。“实景演出大都是根据剧本建设场馆和舞台,但现在是根据场地来量身定制剧本,这难度太高了!”乔立达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去年,仅国庆期间《复活的军团》就演出99场,观众3.94万人次。“我们通过音响灯光的配合,新加入了裸眼3D全景大屏,加强了现场虚实互动,让演员与动态影像相结合,使观众快速融入剧情。”乔立达说,在2025年元旦,西安地铁9号线正式开行了《复活的军团》秦文化旅游专列,让轨道交通成为传播文化的纽带,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2024年是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复活的军团》演出地点处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周边,既满足了游客参观俑(兵马俑)、陵(秦始皇陵)之后进一步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加深了游客对文物的理解。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进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演艺之都,加快布局‘旅游+演艺文化’新业态,推出了《12·12》西安事变实景影画剧、《玄镜长生殿》等多个项目。”临潼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局长段明说,通过这些演艺项目,临潼区将地域特色、科技创新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打造了沉浸式旅游新业态。 (雷 婷)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