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成为假期消费的一大亮点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5年04月15日 09时44分

  【新闻随笔】

  数据显示,今年清明假期,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同比增长6.7%。踏青赏春、节俗体验、户外运动等需求叠加,乡村游热度高涨,不少村庄迎来客流高峰,成为假期消费的一大亮点。

  乡村旅游强势“出圈”,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压力催生了人们暂时“逃离都市”的心理需求,驱使人们回归自然,寻求慢节奏的田园体验。而乡村的生态环境、农耕体验、民俗文化、特色美食等差异化内容,恰好契合了人们追求个性化、沉浸式旅行的趋势,能更好满足多样化的旅游需求。与此同时,政策支持持续加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也为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不断提升,让游客“进得来”“待得住”“散得开”“出得去”。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技术的普遍应用提升了乡村旅游的便利性,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的传播也进一步放大了乡村的吸引力,激发了更多人来乡村旅游的热情。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文化传统和健康休闲的需求日益增加,乡村旅游正呈现出需求分层、体验为王、科技赋能、多维融合的趋势。乡村旅游需求大众化与个性化并存,比如“反向旅游”等主打性价比的旅游方式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自驾游、亲子游、研学游等旅游方式成为年轻家庭的首选,康养旅游、怀旧主题等受到中老年消费者的喜爱,家庭亲子、银发养老、研学科普等细分市场加快兴起。眼下,游客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农家乐或采摘,而是更乐于参与非遗手作、民俗节庆等文化活动以及插秧、酿酒等深度体验。此外,数字技术赋能下,乡村文旅不断打破产业边界,VR预览乡村景观、AI导游讲解、直播带货农产品等新体验新业态层出不穷,促使文旅产品、服务以及营销模式不断迭代升级。“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多种融合方式兴起,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特色化、品牌化。

  乡村旅游已成为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路径。以政策精准度提升市场活跃度,用数字赋能激发乡村消费潜能,让“绿水青山”更充分转化为“金山银山”。比如,在产品创新层面,可推广“节气经济”模式,开发二十四节气主题游线路;打造“后备箱经济”升级版,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体系,丰富伴手礼选择;发展“夜游经济”,策划乡村灯光秀、星空露营等夜间项目。畅想一下,若区域协同进一步加强,跨省域乡村旅游消费廊道顺利建成,届时将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的消费网络,更好守卫乡土文化的根脉,为美好生活带来更多可能。

  (作者:张丽君,系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