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和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点督促失信主体限期整改,规范开展失信提示和警示约谈,要求有序推动失信信息社会公示,并要求全面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通知》指出,当前,部分地区、部分领域失信现象比较普遍,且高发频发的态势未能得到根本性遏制,严重影响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通知》要求,一方面要促使失信主体加快整改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修复自身信用;另一方面要加大失信成本,引导各类主体依法诚信经营,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此外,《通知》中明确要求:“建立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使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发改委此次联合央行重拳出击“失信主体”,意味着失信者将寸步难行。就互联网金融领域来说,失信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少数借款人趁行业洗牌期恶意逃废债的行为。
有业内人士分析,恶意逃废债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部分借款人还款意愿较低,同时欠缺法律常识,认为平台倒闭后就不用承担债务,试图利用平台爆雷、清盘后的混乱逃废债。一些法律人士则认为,逃废债是一种民事违约行为,对于所借的本金、合理范围的利息以及其他费用,借款人依然有义务按照借款合同向出借人偿还,一旦用户长期拖延还款,不仅会对个人信用产生不良影响,也必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作为一站式金融服务信息提供商,凡普信一直坚守业务合规底线,通过构建“风控+信用体系”的双重门,有效防止失信者的产生,积极参与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基于智能大数据动态风控系统—FinUp云图,凡普信将人工智能等技术用于业务关键环节,防止欺诈风险;另一方面,凡普信携手Innovative Assessments(IA),首创心理测试与金融科技的融合模式,从心理学的角度就还款意愿进行风险衡量,加强了整个风控体系的全面性与多样性。
此外,在行业诚信体系构建方面,凡普信于7月6日正式上线了“星光信用分”,为新金融时代下的个人信用打造了又一重要评级“晴雨表”。“星光信用分”主要通过“进件申请”、“成功借款”、“正常还款”、“商城购物”四大维度分析得出,背后则是综合用户授权身份特征、履约能力、行为偏好、信用记录、黑名单筛查等多维度的信用考量,是凡普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用户信用价值的一个量化,不仅可以让更多“信用小白”向“有信用基础”转变,还可以通过分数的计算结果将失信者拒之门外。
政府监管部门此次联合发文,不仅明确了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方向,还规范了系列制度安排,具有强执行性,将对失信人、逃废债主体形成一定的制约压力,将加大失信成本,对失信借款人产生震慑作用,也有助于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及投资者信心的构建。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监管部门的有力举措之外,构建良好信用体系,也离不开行业人士的努力,凡普信“风控+信用体系”的双重建设,从源头杜绝“失信者”,并对他们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值得行业借鉴。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