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神童”再现,三问“小学生研究喝茶抗癌”是如何获奖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0年07月16日 11时48分
上周,昆明一六年级小学生研究结直肠癌获全国青少年创新大奖,近日,微博@丁香园爆料,武汉又有两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这些医学“神童”获奖频频爆出,小编不仅要问这些奖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两名小学生凭借《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项目获得小学组三等奖。该项目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资料显示,两名参赛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
一问:这样的实验项目,作为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能否完成?
昆明的一位科研人员表示,小鼠成果没有几年不可能完成。
一位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专家也表示此事有些“离谱”。他认为,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或者一些简单的科研活动可以理解,但参与类似上述复杂的研究,和其能力是不相符的,也是不太可能完成的。
网友称,这些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作为小学生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训练,这么小就敢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他们可以进行业余的创新研究,但这和进行专业的操作完全是两个概念。
二问:此项目是如何能顺利通过省级、国家级比赛的层层审评并获奖?
《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规则(2020年修订)》规定,参加全国竞赛的项目从省级竞赛获奖项目按规定名额择优推荐。两名小学生的研究是有湖北省推荐的参赛的,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三等奖,
按照大赛要求,两名小学生在参加湖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时需经过评审、封闭问辩、机器人现场比赛、公示等议程,项目审核是怎么通过的?
7月15日,负责项目审核的武汉科学技术馆表示,此事正在核实调查。
三问:大赛是如何评奖的?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参与大赛”一栏显示,评审专家由关心和支持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教育工作者申请。
从评审专家的专业背景、资历来看,要甄别出参赛者是否作假、是独立研究还是借他人力量,应该非常简单。究竟是什么让这些专家没能发现这些问题,我们不得而知。
在创新大赛的官网上,我们能发现众多对小学生来说完全“惊为天人”的课题:6年级学生研究的“6-BA细胞分裂对提高蟹爪兰嫁接成活与生长率的研究”还有的孩子,提供了土木工程最专业的CAD图设计研究了复杂的十字路口交通如何设计最优化……
本该是严肃的青少年科学比赛,变成了一个“拼爹”比赛,评审专家为何对待科研成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了问题,才会进行调查解决。要意识到,教育的目的和初衷是什么,我们不能忘了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