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有机会跟持有人谈一下我关于投资的想法、思路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回顾过去5年多的基金管理经历,有很多遗憾,同时也在进步和成长。投资思路也有比较大的变化,从只关注利润表、净利润增速到全面关注资产负债表、自由现金流;从事件、主题驱动到国内公司业绩驱动;从组合标的质地的参差不齐到质地方差缩小。这期间通过不断向优秀的同行、周围的同事学习,经过痛苦的思考和实践,逐步形成了更为完善的投资和交易体系,当然以后还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就像我很多次在年报中表述的一样,沿着产业变迁和消费升级的方向优选赛道,关注行业景气,陪伴优秀企业,分享公司业绩成长,获取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我希望我的组合能够反映时代特征,能够展现社会发展的成果,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
产业变迁推动社会进步,也孕育了很多投资机会,从早期的轻工业,到地产、重化工业,到过去十年的高端制造业,以及现在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
消费升级同样孕育了很多投资机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更高品质商品的追求,使得好的产品,比如某些高端白酒长期量价齐升。
关注行业景气变化,尊重春耕秋收的自然规律,回避明显的行业景气下行周期。在公司选择上,质地第一,坚守优秀企业,同时,企业家精神是追求安全边际的最后防线。时间是优秀企业的朋友,细微的优势会对企业中长期的经营成果带来巨大差异。
目前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我没有能力判断疫情何时结束,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能够做的仅仅是看的更长一些,通过持有最有竞争力的公司来应对。总体上对市场保持中性偏乐观的看法,主要基于:1)海外市场的风险释放过半,对A股的冲击更为缓和;2)国内经济逆周期调节,流动性宽裕,财政政策发力;3)目前整体估值水平不高,沪深300的估值水平为11倍,股权风险溢价依然处于较高水平。
我认为评价一个基金经理可能需要10年的时间,希望在未来的时间能够继续保持勤勉、开放、独立的态度,拓展能力圈,完善投资体系,提升投资能力,持续为持有人创造经过风险调整后的超额回报。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