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打破受众的“圈层壁”,越传统越时尚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3月14日 09时50分

  以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所接受和喜爱?如何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热切关注的话题之一。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千百年来,戏曲历久弥新,散发出日臻醇厚的魅力,关键在于其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传统戏曲需要动起来才能吸引更广泛的受众,而形式内容全方位不断创新是必由之路。

  创新打破受众的“圈层壁”,越传统就越时尚。传统戏曲跨界混搭出现代艺术美感,以青春版《牡丹亭》为例,从15年前就开始虏获80后大学生的心,时至今日仍能受到00后的追捧,跨越性混搭现代艺术的方式总能吸引年轻群体的关注。

  创新传播形式满足多元需求。网络直播是戏曲在寻求票房外收入的试水,“上海越剧院一团特别直播公益演唱会”在十多个线上平台有200万人次观看。越剧以“网上直播”形式打开局面,成为流量“领跑者”,再通过线下巡演圈粉。相比于越剧多级化推送,海派京剧的线上拓荒,意外在二次元文化聚集地B站和抖音收获新天地。这场聚焦传统文化的直播在B站,一度冲到娱乐直播榜第11名,获得即时互动弹幕两万多条,名家名角与观众高频互动,赢得了喝彩更加深了文化认同。这是名角对自身技艺的底气,也是名角赢得年轻观众的密码。

  创新传统戏曲符合当代人的娱乐与审美需求。时代在变,戏曲也得跟上节奏,摒弃故步自封,拥抱探索创新。戏曲应更注重互联网时代年轻观众的需求,一要美,有戏曲的、剧种的、声腔的、演员个人的独特之美;二要真与善,在陶冶情性的艺术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历史的时代的某种真实感。

  戏曲能做到真善美的有机结合,在口耳相传中融入现代生活的日常,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文化增强了自信,戏曲能赢得年轻人,也可以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李冀)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