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Z世代”崛起“萌经济”呼唤更多创意IP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1月28日 13时32分

  从手机外壳到零食包装,从玩具玩偶到猫爪杯,以这些物品为代表的“萌经济”已悄然崛起,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这一现象之所以如此流行,背后有着诸多因素。年轻人在快节奏工作生活压力下,需要寻找更多的情感出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单身,也希望能获得拟人化的“伙伴”以寻求慰藉。从早些年就红火起来的宠物,到如今的各种新萌物,都是因为满足了年轻人的这种需求而广受欢迎。

  这一趋势在国外也早已有之。皮卡丘就是来自日本的“萌文化”代表之一。强大的动漫、影视等内容产业,培养了日本年轻人对于“萌文化”的认知,也让他们长大成人后,愿意购买此类衍生品,从而获得“重返童年”的亲切感。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此类“萌经济”的知名IP大多来自国外。这也给中国企业提了个醒。随着“Z世代”(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崛起,国内有关“Z世代”消费浪潮的话题也引发关注。据统计,这一群体数量已经高达1.5亿人,也呈现出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消费倾向:追求消费过程的快乐、个性化等精神回报,他们需要企业为其提供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在满足年轻人的“萌经济”需求中,也要注重对于他们精神价值需求的满足:以更丰富的“萌经济”产品,给消费者更多的惊喜,从而提高他们的获得感。

  这考验着我国相关企业及产业的创意及内容原创能力。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挖掘现存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与“萌经济”对口的内容及IP,比如《西游记》的师徒四人,能否以“萌萌哒”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比如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能否加以更加现代化、潮流化的形象改造?应当说,这方面的文化资源数量不少,是值得重视的IP宝藏。

  无论是一年卖出10亿元的故宫“萌娃娃”,还是大批以故宫经典IP为素材创作的系列表情包,都证明只要能对年轻人的趣味、爱好深入研究,并结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资源加以不断提炼创新,就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创造出受到年轻一代欢迎的“萌经济”产品。

  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光想着“吃老本”,需要吸引更多创意、运营、内容人才,从打造整个产业链的前端(原创内容及作品打造)、中端(市场营销及推广,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并喜欢)及后端(内容及人物衍生品的产业化运作)入手,全面推动“萌经济”的规模化、体系化运转。

  当然,这注定是一个相对较“慢”的产业投入周期,但文化产业本身就不能仅仅盯着赚快钱,故宫之所以在“萌经济”上取得成功,也是得益于故宫长时间在文创领域的深耕和创新。因此,面对“萌经济”,我国相关从业者必须要有远见、有耐心,舍得投入和打磨,如此方能获得更多创意并转化为IP,涌现出中国版的皮卡丘、小猪佩奇,最终完成包含玩具、影视乃至更多产品的产业整体发展闭环,让“萌经济”成为我国文化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