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邀请函”是真是假?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4月29日 10时38分

  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客流量将激增,作为热门景点,北京故宫“五一”期间门票已经售罄。一票难求的背景下,“故宫无实名制邀请函被炒到1200元”显然刺痛了公众神经。

  门票没了,“邀请函”冒出来了。故宫门票需实名制购买、预约参观时段、一次性使用,而一些网络交易平台上的“邀请函”声称无需实名、不用预约、不限日期。它不仅包含了基础门票,还包括钟表馆、珍宝馆等收费展馆,以及近期举办的“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

  “一站全包”,这样的“邀请函”不知道可不可以理解为“超级VIP”门票。故宫门票60元一张,而“邀请函”在短短几天内从950元上涨到1450元,或许还会继续上涨,无疑将绝大多数观众拒之门外。

  卖家称“邀请函”是嘉宾票,是故宫赠送给有合作关系朋友的。隐身在网络平台背后的卖家除了商业“黄牛”,还有可能是拥有渠道优势的特殊人群。作为博物院,不排除出于研究交流目的邀请特定对象进入故宫的可能,其正当性在于,只有出于合理、必要工作需要,特定对象才能成为普通观众之外的“嘉宾”走绿色通道,“邀请函”上印有“不得兑换现金或转售”使用说明的用意正在于此。若非如此,区别对待不同观众群体,给一些人搞特殊就是特权思想表现。

  面对公众疑惑,故宫有必要回答,“邀请函”是真是假?如果确实是故宫发行的,为何嘉宾票没有在“嘉宾”手中而出现在网络平台?如何解释嘉宾票无实名制?如果嘉宾票也和普通门票一样实行实名制,结合工作证严格进行资格审查,或许就不会出现流转、倒卖等乱象。而如今,嘉宾票异化为天价“特权票”明显有违工作交流初衷,会伤害普通观众情感,故宫需要给自己正名,同时给公众一个解释。

  然而面对记者关于“邀请函”是否真实有效的疑问时,故宫工作人员表示不太了解,第三方网站发售的票并非官方授权,建议游客选择官方途径购票,真是“回答了个寂寞”。所以“邀请函”到底是不是故宫发行的?什么人可以获得“嘉宾”资格?非实名制漏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句“不太了解”就能逃避的。

  说到邀请嘉宾,故宫“大奔门”女车主也曾回应开奔驰进故宫撒欢儿是因为受故宫邀请参加活动,而当时故宫虽在官方微博道歉,但依然未对公众质疑作出说明。同样是邀请嘉宾,同样是公众对特权的愤怒,同样是故宫避而不答,如此讳莫如深只会让公众戴着有色眼镜看故宫邀请的“嘉宾”,只会让故宫近年来树立的接地气形象受损。

  坚持信息公开、透明,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本身就是故宫“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