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阻挡非法、非专业的“野游”的危险脚步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5月11日 10时34分

  今年五一期间,因驴友穿越陕西秦岭,接连发生了三起失联事件,目前其中两人已不幸遇难,还有一名男士仍在搜救中。

  近年来,登山、穿越、徒步等小众活动,日益成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所追求的时尚,因此导致的迷路、失足、被困、丧生事件不时发生,这不免令人痛惜,生命诚可贵,这对逝者的家人们来说无疑也是巨大的打击。

  每每这时,无论是围观群众还是牵涉其中的地方、景区等都会陷入某种纠结——为不顾安全、非法穿越的行为气愤,又为生命的逝去遗憾。由于相关法律和规定的不明确,不少景区所在地只能为对非法穿越者实施的救援行动及产生的费用等闷声埋单。而类似救助,往往会耗费不少公共资源。

  非法的、非专业的“野游”,已然到了非治不可的境地。

  这是为了保护户外运动者的生命安全。多数户外运动者选择的征服挑战目标地,都是凶险之境,极端温差、恶劣天气、迷路、猛兽出没等问题随时可能出现,而一些人对上述风险及代价认识不够甚至一无所知。

  这也是为了给自然多留一寸净土。诸如可可西里等一些禁入区生态脆弱,一些溶洞、冰川铸就需要千年时光;有些禁入区是动植物研究保护的天然实验室,人类频繁到访会惊扰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随意安营扎寨更会造成污染,甚至可能导致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这更是为了减少公共资源的不必要消耗。每有驴友失联,当地都会投入大量救援力量,大批警力连续搜救多达10余天、出动直升飞机10余次等“兴师动众”之举亦不鲜见,装备、食物、人力和财力等方方面面的“支出”都不少。

  有鉴于此,首先,必须对“野游”的危害加大宣传教育,让驴友对探秘风险有足够的认识。时下,尽管很多禁入区外围都有写有“严禁非法穿越”的警示牌,但总有驴友视而不见。因此,必须进一步把“野游”的严重后果讲清楚、说明白,让驴友三思而后行。

  其次,要让救援成本费用自担形成惯例。如果“危险”不能被及时认识并引起足够重视,那么通过形成救援成本自担的机制、惯例,倒逼驴友去算经济账,不失为一种策略。一旦遇险就要负担高昂的救援成本,这无异于购买了一张“天价”“野游门票”,这应该可以震慑住更多人前进的脚步。

  再有,应加大依法追责的力度。如果非法穿越区域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自然保护区、如果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等后果,可以考虑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条款、确保于法有据的基础上,采取更为严厉的处罚措施和手段。

  生命不该因为非法穿越一再凋零,相关各方应该竭尽所能,尽早破解这道难题。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