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象北”这个中国故事赢得了外国网友的善意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06月11日 10时02分

  近些天,亿万网友都被一个故事迷住了。故事主角是“断鼻家族”的十多头大象。我们看着它们从雨林出走北迁,仿佛在看“国家地理+迪斯尼”。

  这场动物集体迁徙,不仅引发了我国网友的热情围观,还火到了国外——“大象去哪儿”成了热门话题,众多外媒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西南,“话风”也发生了180度大逆转。比如,日本电视台为象群做了专题节目,介绍我国的护象团队、政府的应急处理,口气非常友好。可以说,借着象群的“逛吃”,中国西南获得了罕见的曝光,这个中国故事赢得了外国网友的善意,展现了我国人民善良、政府专业、对人对动物都负责的好形象。

  一直以来,我们致力于获得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进而为我国营造有利的外部舆论环境。近期,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相关话题很热,“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新共识。当一些媒体还在纠结,究竟什么样的故事算好之时,“一路象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

  现在的传播环境和受众接受习惯要求传播内容的社交化和情感化。故事是沟通人性的方式,我们总说要讲故事,但经常讲着讲着就讲成了“大道理”。实际上,跨语境文化传播中应避免想说的东西过多而导致信息过载。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价值取向其实很难通过一时一事说服和争取,要讲清道理,更要讲好故事。相比之下,通过事实讲故事,激发情感,产生共情,更能融化立场,把声音真正发出去。小象吞食酒糟后醉倒,醒来后急急忙忙追上大部队;小象不慎滑进沟里,成年大象帮其脱困……这些行为能激发人们的共同感情,让观看者摘掉有色眼镜,主动感受到大象保护者、观察者、护送者的体贴。中国的文化感召力、形象亲和力也由此鲜明起来。

  另外,故事不见得都要大才美,也可以小而美。这个“小”不但体现在对故事的选择思路上,还表现在对微观之美、细节之美、过程之美的认知上。在大象故事中,这个“小”可以是关注大象的鼻子、大象的睡姿,也可以是对村民身体安全的时刻保护,对村民财产赔偿的系列政策。这些小而美的细节坦荡真诚。以讲述过程为主,少讲结果,少讲功劳,才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从国际传播的角度,大象的故事让人想到了李子柒。她在外国人眼中是传统东方文化,特别是美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有部分中国网友不理解这种走红,说她制造了中国田园落后的刻板印象。其实,看她的视频会发现她很注重过程和本源,做一个菜干脆要从种菜开始,在对过程的呈现中,逐渐完成情绪的积累,在偶尔出现的家乡话和与奶奶的笑声中,情绪又变成情感。看她视频的更多是不了解中国,甚至完全听不懂中文的人,他们因为她的视频爱上中国,这难道不是正向的文化传播?不是成功的中国故事?

  围绕象群的迁徙,近一段时间各方专家都提供了很多观点。在大象找到认可的栖居地之后,又将是另外的故事,势必还会继续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那就要继续依靠当地政府拿出科学的、诚恳的、切实的举措,把故事讲下去。

  (作者 孟盈   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