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绣娘到常州“取经” 一个车间 只需两名工作人员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11月29日 10时33分

  针线在边巴曲珍手中“飞舞”起来,她熟练地做着一支寓意吉祥的葫芦样香囊,“我在常州学习了刺绣、盘扣、扎染、香囊制作、乱针绣等技术”。这个拉萨绣娘希望将亲手制作的香囊装满藏药,送给家人。

  31岁的边巴曲珍是西藏拉萨林周宗雪妇女纺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2016年合作社成立后,心灵手巧的她就成为“主力”,她与同事们靠着加工毛毯、地毯补贴家用。

  今年9月,拉萨市妇联的工作人员找到边巴曲珍,告诉她远在千里之外的江苏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将开展为期半个月的“手工编织与实用技能”培训。听说可以去学到编织等方面的新技术,边巴曲珍十分激动。

  10月9日,边巴曲珍和其他17位藏族同胞从拉萨辗转来到常州,这是她第一次离开家乡。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提前做了许多“功课”。他们了解到藏族同胞更习惯吃牛羊肉,便提前联系食堂,规划好每日食谱。深夜,奔波了一天的边巴曲珍刚到学校,就吃上了热乎的饭菜,“口味非常好”。

  此外,该校在课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藏族同胞的实际情况,将扎染、刺绣等传统手工艺融入教学活动中。边巴曲珍听课很认真,还主动为年纪较大的藏族同胞当起翻译。

  课堂上,边巴曲珍“脑洞大开”——能否将扎染、刺绣技术,运用到有藏族特色的毛毯制作上?加入高山的设计元素,这些毛毯就会显得庄严。她还主动提出,能否近距离地参观学习传统手工艺大师制作刺绣作品的过程。

  在学校的联系下,边巴曲珍来到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参观学习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三宝”的制作过程。

  该校染织艺术设计教研室教师、艺术设计专业负责人还带领边巴曲珍感受“乱针绣”的基本针法。在手把手地教学下,边巴曲珍学得很快,她还成功在T恤上绣了一个小图案。

  “我们会按照实际的进度,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该校继续教育学院负责人说,在课程进行一段时间后,18位藏族同胞的刺绣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一提起现代纺织,她们表示,几乎没有进过工厂车间,也并不了解工业纺织的过程。

  于是,该校与常州当地的一家纺织工厂取得联系,边巴曲珍第一次走进现代化的纺织工厂。在一个大车间内,几十台机器隆隆作响,飞速加工着精美的服饰。边巴曲珍惊讶地发现,这么大的一个车间,只需两名工人操作。

  “两个人居然能干这么多活!”边巴曲珍心里想着:要是有一天,合作社也可以有这样先进的机器,那我们就能做出更多毛毯了。

  10月23日,边巴曲珍“学有所成”回到家乡。在合作社内,她把在培训中学会的各项技术传授给当地妇女。看着绣花针在边巴曲珍手里不停地“变魔术”,老乡们充满了羡慕:“我们也要抓紧学习。”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