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1年12月03日 11时08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与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坚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四五”时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火”进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把文化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产、嵌入生活。另一方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可贵的思想理念、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为助推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民、育民、乐民的作用,更好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在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丰厚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在修齐治平、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都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在新的赶考路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中国人历来深具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十四五”时期,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支持中华医药、中华武术、中华典籍等项目走出去,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不断提升中国形象亲和力和中华文化感召力,为解决全球性难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作者:崔宝敏,系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赵秋丽、冯帆、张胜、张景华、张哲浩、高平、周仕兴、宋喜群、任维东、王斯敏 本报通讯员 李富、赵媛媛)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