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康人寿《中国经济大讲堂》彭森:中国改革曾经历的“最惊险一幕
源 / 环球财经网    文 /     2019年03月21日 11时13分

  近日,由君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特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讲述中国改革曾经历的“最惊险一幕”。


  彭森在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时指出,在波澜壮阔的四十年中国改革过程当中,最复杂、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改革任务就是价格改革。


  从1982年到1983年,我国累计放开了510种的小商品价格。当时物价部门专门去跟踪小商品价格放开会不会引起社会震动。结果发现,市场对于价格的结构和水平有先天的优势,它可以高效率地确定商品的价格和一些比价关系。于是到了1984年,国家把所有的小商品价格全部放开了,同时把布票取消了,这是很大的进步。


  1985年,国家对粮食的征购制度进行了一些调整,取消了粮食统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合同定购使农民在价格上得到了鼓励和刺激。所以从1979年到1985年这一段时间,价格改革总体是平稳的。


  但改革在应对价格双轨制的挑战和价格闯关时,遭遇了一个惊涛骇浪的过程。1984年,国家通过了“企业扩权十条”的文件,规定所有的工业企业生产的计划内商品按照原来的价格,但是超产的产品可以提高20%的浮动价,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市场价。直到1985年1月,国家取消对超产部分的价格20%的限制,价格放开形成市场价。所以从1985年真正出现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局面。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对于当时进一步地提高生产企业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


  但很快它的弊病就显露出来了,就是既有市场的信号,又有计划内的信号,这个信号是扭曲的、错乱的。同时因为计划内和计划外的价格差距较大,就出现了一个行业叫做“倒爷”。有的人从国家手里拿到了一些重要产品的指标,到市场上去转手倒卖获得暴利,引起了社会的极大不满。


  1988年8月在北戴河会议上,政治局通过了今后五年物价和工资制度改革的方案。这个方案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除了少数重要的商品价格继续由国家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多数的产品价格放开,交由市场调节,来实现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目标。8月18日晚上通过电台、电视台向全国发布。


  但是1988年的大背景是经济过热,物价通货膨胀达到了7%、8%的高水平。而且因为副食品价格,特别是烟酒产品的价格刚刚在5月份进一步放开,群众对于通胀的预期比较强烈。所以通告一经发布,第二天就出现了抢购风潮。当时银行存款利率只有7.2%,通货膨胀率已经超过了银行的存款利率,就出现了银行的挤兑,这个问题比抢购带来的后果更严重。到了8月30日,政治局开会决定稳定物价,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把价格改革这个方案暂时搁置。


  在君康人寿独家冠名的《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彭森表示,中国的价格改革当时受到了重大的冲击和挫折。这也使价格改革成为中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最惊险一幕”。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