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一些因疫情临时管控的小区中,一些市民发现上网买菜要“拼手速”,送菜时间有所推迟,不少人开启了“抢”菜模式。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都表示农产品供应量足价稳,“抢”菜大可不必。
图片来源:东方IC
受到疫情影响,近期申城的蔬菜以及生鲜需求量出现了一定程度上涨,但并不是“供不应求”。从上海蔬菜集团发布的数据来看,日均蔬菜供应量6000吨以上,保持平稳。其中,上海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江桥市场交易量呈现上升趋势,最高日均交易量达5760吨,环比增幅16.3%。
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之所以还会出现“抢”菜的情况,主要还是由于两方面的因素造成。首先就是网上需求的集中出现。临时管控小区内市民买菜的主要渠道还是网上购买。来自叮咚买菜的数据来看,其周末的订单量整体上涨50%以上,部分站点单日订单量达到平时的2倍。
另外一方面,这段时间网上也出现了不少的传言,像“近期要实施地毯式筛查,大家要备好物资储备”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一些市民囤积蔬菜,特别是如果通过网上购买的话,会将原本已经不充裕的配送运力更加吃紧。
当下上海并不缺农产品,蔬菜、禽、肉、蛋、水产等供应充足,价格总体平稳。因而要让买菜要“拼手速”,最迫切的还是要缓解运力短缺问题。对于线上平台来说,除了增加运力,也可以优化配送服务。像叮咚买菜最近更换了部分产品的包装规格。例如,土豆、白萝卜、大白菜、番茄等产品原先的包装规格为每份500克,最近改成每份1000克,降低消费者反复下单的频率。
除了线上平台之外,临时管控的小区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组织菜源,像金山区的一家果蔬合作社,通过朋友圈“吆喝”,为临时管控的小区或单位集中配送相关的蔬菜。
对于广大市民,特别是还可以自由出去小区的市民来说,不要过度囤货,蔬菜以及生鲜商品的供给不会少,一次囤太多容易造成浪费。平时如果需要买菜的话,不妨在做好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到附近的线下门店多走走,把更多配送运力留给临时管控小区中的市民。如果通过网上选购的话,也可以选择“站点自提”,为配送站点匀出宝贵的运力。
线上运力逐渐加强,线下供应数量充足。“抢”菜,真的没有必要。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