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围着人转、跟着人走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4月01日 09时59分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从8个方面系统提出了29项政策措施。在国新办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更”:更灵活的体制机制、更均衡的资源布局、更绿色的健身载体、更丰富的赛事活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更科学的运动方式、更浓厚的社会氛围、更强大的要素支撑。

  “总体来看,我们与体育强国建设和健康中国的目标要求,以及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需求相比,还存在着不足和短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表示。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将在全国推动建设2000个体育公园等健身设施,完成5000个乡镇街道体育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使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加公平可及地惠及人民群众。

  《意见》提出,打造绿色便捷的全民健身新载体。对此,赵辰昕表示,“新”体现在3方面:一是新的导向。要推动健身场地设施由服务大型竞技赛事向服务老百姓日常健身转变,由贪大求“洋”向绿色生态和经济实用转变。二是新的空间。场馆要坚持绿色生态,尽可能低耗能,周边环境也要更加符合生态要求。三是新的活动。近年来,冰雪、徒步、登山、攀岩、露营、水上等运动方兴未艾,户外运动已成为阳光、快乐、绿色、健康的代名词。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样,自然遗产灿若繁星,发展户外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把这个优势发挥好。

  针对长期存在的场地短缺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让人口成为公共体育资源配置的“定位器”,是《意见》传递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解决优质体育资源城乡区域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在布局建设体育设施时没有充分考虑人口因素,城市里往往‘一场难求’‘望价兴叹’,但有些地方比如郊区、农村,体育设施却存在不同程度的闲置。”欧晓理表示,要发挥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指挥棒”作用,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把常住人口数量作为重要的资金分配考虑因素,引导地方优先在人口密度大、辐射人口多、体育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位置,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方便城乡居民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让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围着人转、跟着人走。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