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市场上餐桌 航天育种硕果累累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4月25日 09时31分

  中国航天科技的不断突破,支撑着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而航天相关技术的突破也正在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咱们普通人没有上过太空,但平时吃的蔬菜瓜果很可能是“太空种子”的后代。这个月跟着3名航天员一起搭乘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的,就有12000颗种子。这些种子经过培育后会变成什么样?航天育种现在有哪些推广成果?

  进市场上餐桌 航天育种硕果累累

  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工程师 姚彤:经过宇宙射线的辐射,在微重力下基因的排列顺序会改变。在颜色、果实的大小、形状上,口感、产量、抗病性上都会有一些改变。我们在地面会经过三到五年种植选育,一代代地筛选。

  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近十年来培育了20多种具有推广价值的作物。比如太空香蕉“航蕉一号”的培育,不仅产量接近翻倍,让香蕉的生长周期时间从13个月缩短到了9个多月。此外,还有维生素C含量提升1.8倍的辣椒,产量提高3成的西红柿等。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搭载种子升天到真正成为推广品种,大约需要3-5年时间。而不少航天育种的成熟品种也早已不是试验田里的观赏品,已经走进城市、卖出高价,端上普通人的餐桌。

  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工程师 姚彤:北京市场30%的草莓都是航天草莓、太空草莓。它的个头非常大,像鸡蛋一样。航天育种的产品,食用是绝对安全的。

  我国航天育种始于1987年 育成品种多经济效益好

  从1987年我国首次把植物种子送上太空迄今,30多次返回式搭载共培育出了超过200个通过审定的新品种,种植总面积超过240万公顷。目前,我国在育成品种数量和推广应用范围处于世界第一位,创造经济效益2000亿元以上。除了经济效益,航天育种也是新种质资源的有力补充。

  海南航天工程育种研发中心工程师 姚彤:我们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空间站,以后就可以有更多的植物品种上天,可以在空间站里面停留更长时间,产生更多更好的植物品种。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