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文化数字化和数字文化产业化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对今年备受关注的数字艺术产业而言,是怎么看待《意见》的印发呢?
为此,记者特地电话采访了数字艺术电商平台头部企业——唯一艺术。唯一艺术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的出台,一方面表明国家对文化数字化战略正在加快落实,行业发展迎来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家对行业的规范和监管将走向常态化。对数字艺术从业者而言,关注文化价值、依法合规经营变得尤为重要。
关注文化价值,赋能传统文化
让数字艺术成为国家数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一艺术相关负责人指出,数字艺术在2022年爆发,是必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物质生活富足,带动精神文化领域的消费需求前所未有地大幅增长。数字艺术作为一种新潮的艺术形态,以其出色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迅速获得了年轻人群的喜爱和追捧。但数字艺术上升为现象级潮流,与其内在的文化基因密不可分,离开创造和传承,注定无法走远。放眼当下国内数字艺术产业,口碑和风评较好的平台,都是将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作为企业的使命,唯一艺术正是如此。自创立以来,唯一艺术坚持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弘扬和继承上持续发力。
记者解到,目前,唯一艺术已成功发售敦煌系列、国家文物局等知名IP,最近又发售了融合景泰蓝和京剧艺术的景泰蓝京剧脸谱、越窑青瓷传承人的最新力作、融合了宋画和宋瓷精华的“风雅·宋”系列数字艺术品等。
此外,唯一艺术还成立了数字艺术研究院,邀请知名院校的专业/学者加入,开展数字艺术研究;联合知名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结合理论和实践,推动数字艺术高品质发展。目前已经与澳门科技大学建立合作,后续更多的合作将陆续展开。唯一艺术还与十几家博物馆达成合作,为博物馆在文化传播及体验创新上提供技术支撑。
唯一艺术多措并举,以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呈现。这与《意见》中提到的“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不谋而合。
赋能实体经济,推动品牌打造
数字艺术在新消费时代大有可为
那么,数字艺术作为满足人们在精神领域消费需求的载体,除了纯粹的艺术欣赏功能,还有其它的功能吗?
唯一艺术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答案是肯定的。当下,人们在消费商品时,对商品使用功能的关注,已经只是其中一部分,情感连接的需求,正在上升。这也是近年来国潮掘起、文创周边火热的根本原因。 因此,数字艺术在赋能实体经济上大有可为,唯一艺术已经展开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意见》强调,鼓励多元主体依托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支持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开设“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
唯一艺术相关负责人指出,“数据超市”这个概念非常形象具体。超市之所以在20世纪席卷全球,是因为相对于农贸市场和传统商店,它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加优秀的货品展示方式,引导商品竞争让利的同时也提供大众更多的货品选择。而文化领域的“数据超市”的出现,将推动文化艺术版权流转跨入便捷高效的工业时代。生产端的制造企业可以在文化艺术的“数据超市”随意挑选受用户欢迎的数字艺术品,并应用到产品中,普通产品华丽转身为文创周边。
据了解,今年3月,唯一艺术平台版权作品与上海时装周赞助品牌推出了联名款T恤,6000件商品上线秒售罄。而在今年企业周年庆战略发布会上,唯一艺术更是将赋能实业列为全产业链战略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与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唯一艺术分院,后续还将与众多高校联合成立的研究院,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供应链等,将数字艺术赋能实体经济的步伐,走稳走好,推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助力文化强国战略的施行。
唯一艺术相关负责人强调,《意见》的发布,是一个契机,但数字艺术产业未来想要取得持续成长,必须坚持“关注文化价值,赋能传统文化”的初衷,走好实业赋能的步伐,持身中正,合规经营,坚守底线,放眼长远,让数字艺术成为国家数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文化战略的组成部分。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