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亿年前的胴甲鱼类化石 揭秘鱼类鳞片排列演化史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6月15日 10时14分

  大多数现生鱼类的全身都布满鳞片,但远古的鱼类并非如此。14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朱敏院士等人利用高精度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研究了4.1亿年前的胴甲鱼类化石,并获得了迄今最完整的胴甲鱼高清鳞片排列及鳞片三维形态。相关成果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Life》。

  “我们发现,该胴甲鱼身体前半部分覆盖着大块膜质骨片,后半部分则有13种不同的鳞片形态,可以分成9个不同区域,背鳍和尾鳍都被厚重的鳞片完全覆盖。”朱敏说。

  许多脊椎动物的体表都覆盖有外骨骼,这些外骨骼可分为两种:一种类似于鳄鱼所拥有的坚硬铠甲,由大块骨片组成;另一种类似于鱼类,是小而黏滑的鳞片。“这些外骨骼的类型、形状和排列方式可以让科学家了解物种是如何演化而来的。”论文第一作者王雅婧说。

  胴甲鱼类处于有颌脊椎动物演化的根部,是一类外形非常奇特的鱼类。它们的两眼和鼻子挤在头顶的一个“天窗”内,躯体外既覆盖有骨片和鳞片,也有裸露的皮肤。

  “但遗憾的是,我们对胴甲鱼类的了解,特别是对其早期成员鳞片形态和结构的认知,在过去仅局限于一些零散材料提供的信息。”王雅婧坦言。

  20世纪下半叶开始,我国发现的云南鱼类等原始胴甲鱼类,掀起了胴甲鱼类研究新的热潮。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研究人员才在云南曲靖发现了4.1亿年前的胴甲鱼类标本——西屯副云南鱼。西屯副云南鱼至今仍是胴甲鱼类中保存最完好的属种。

  研究人员采用了X射线成像技术,重建了西屯副云南鱼的三维立体模型。模型显示,西屯副云南鱼的鳞片形态具有相当大的分异度,以及复杂的区域分化,有13种不同的鳞片形态,分布在躯体的9个不同区域。

  同时,为更好地了解胴甲鱼类的鳞片,研究人员还研究了与副云南鱼共生的其它云南鱼类鳞片微体化石,发现它们的鳞片结构既与胴甲鱼类躯体上覆盖的大块膜质骨片不同,也与现生鱼类的鳞片不同。

  朱敏表示,胴甲鱼类是了解有颌脊椎动物祖先鳞片排列格局最重要的一扇窗,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现生脊椎动物的鳞片是如何演化而来的。记者陆成宽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