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患骨化纤维瘤的鼬科动物化石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6月23日 10时09分

  邢立达课题组在甘肃临夏盆地发现一只小型鼬科动物——副美洲獾颅骨,其上颌牙齿的远中区域有明显增生病变,经研究确定为骨化纤维瘤,这是首只被科学记录的患骨化纤维瘤的鼬科动物。中外科学家联合团队通过研究分析化石标本,取得一项古病理学新成果,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古生物学期刊《历史生物学》。

  副美洲獾是哺乳纲食肉目鼬科的一属。本次发现的颅骨化石后缘破碎,其他部分基本完整,全长8.9厘米,是成年个体,头骨上方平直,头顶上附着咬合肌肉的矢状嵴非常低,说明它的咬合力比较差。根据这些特点,最早为它命名的德国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推测它以鱼为主要食物来源。

  在化石修复过程中,四川顶上博物馆馆长刘建发现了面颌部的异常。进一步精修后发现,化石标本上颌骨两侧的后牙位置有明显异常的增生膨大,左侧增生未膨出,右侧则膨出明显,形成一个肿块。病变导致左侧后牙破损和脱落,右侧后牙脱落,齿窝封闭。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结果显示:增生组织外边缘浅、亮,与正常骨质区分明显;增生的内部显示出密度差异性,有深灰色不规则斑点,颜色与增生组织外部一致,包围不规则斑点的光带代表高密度组织。

  经过与现代医学诊断过的病变对比,研究者发现增生膨大表面与骨化纤维瘤的表现一致。

  “经过进一步CT图像对比,我们将患兽诊断为青少年沙瘤状骨化纤维瘤。这种病痛感不明显,但对牙齿影响较大。病变没有影响患兽长大,据此可以推断副美洲獾的主要食物比较软且容易消化——显然,鱼是符合这些要求的食物。”在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王董浩看来,该研究为师丹斯基的推测提供了证据,也为骨化纤维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记者张蕾、张晓华)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