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响“礼乐山东” 嫁接出了“苹果梨”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7月11日 09时57分

  日前,一档名为《中国礼 中国乐》的文化综艺在山东广播电视台录制。方锦龙携爱子方颂评来鲁,联袂亮相该档节目。

  这位享有盛誉的国乐艺术家、乐器收藏家、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从艺四十多年来,演奏过百余种民族乐器,更多元更丰富地展现着传统音乐的魅力。他还是“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的创始人,近年来活跃在各大综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传承、创新,演奏的《韵界》《新春国乐畅想曲》等节目,掀起现象级全民话题,成为年轻人眼中的国乐“顶流”。

  6月18日下午,记者见到方锦龙,他刚刚在泰山之巅忘情地吹奏了贾湖骨龠。青山隐隐,云雾层层,悠远的骨龠声随风飘扬,方锦龙告诉记者,那一刻他的内心通透自在、壮阔豪迈。“我一直期盼着能到这传统文化圣地汲取能量。登上山顶一览众山小的那一刻,我很震撼、很激动,情不自禁就想歌颂它,歌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那一刻从心底喷薄而出的,就是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吧。”

  叫响“礼乐山东”

  虽说方锦龙是安徽省安庆人,但要讲他是从山东走出去的艺术家也不为过。15岁时,他考入了号称“中国民族乐团四大家族”之一的原济南军区前卫歌舞团。这里大师云集,有柳琴、琵琶演奏家王惠然,笙演奏家胡天泉等,在跟随部队到各地演出的同时,他在求教前辈、日夜苦练中,不断精进着诸多乐器的演奏,逐渐成长为乐团弹拨乐首席。1986年,他与山东著名作曲家肖江先生合作的大型琵琶协奏曲《静夜思》,荣获首届中国艺术节金杯奖。

  “从1978年到1988年,从15岁到25岁,我在山东待了10年。那也是人生最精华的10年。”方锦龙说,正是在这里工作生活的经历,引领他把山东人好客、讲义气、时时处处替别人着想等优秀品质注入艺术人生里。“我对自己有个基本的要求:做任何事情,心里要干净。这何尝不是受了山东礼乐文化的一种影响呢?乐是最能表达人真性情的东西,演奏的时候,内心应当是很无私的状态。心中没有礼,又怎么能弹好琴呢?”他说。

  此次来山东,方锦龙有一个信念越来越坚定:礼乐文化一定要大力彰显。“礼乐教化通行天下,使人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有礼,威仪有序,这是中国古典‘礼乐文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也是圣人制礼作乐的本意。”方锦龙说,中国的音乐,被划分为天籁、地籁、人籁,表面是表示三种声音,实际还阐述了三种世界,以及天地人的关系。有恢宏的格局、深邃的思想、生存的智慧在里面。而“声”就是先贤所思所感首要的表达出口。在古人眼中,礼可以“伪”,因为不知道人心究竟是怎么想的,但乐是“伪”不了的,乐器弹不响就是弹不响,所以才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说法。“说明乐太重要了,乐是完善修养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更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齐鲁大地就是礼乐文化的传承地。全国没有其他地方像山东一样,拥有如此丰厚的礼乐文化资源禀赋。在喊出‘好客山东’的同时,其实也应该叫响‘礼乐山东’。”方锦龙说。

  底蕴、积淀是一方面,而山东民乐的良好发展及巨大潜力是另一方面。山东民间器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过去的琴、筝、箫、埙乃至管子、擂琴,都是由山东风行华夏。鼓吹乐、锣鼓乐至今也为山东人民喜闻乐见。方锦龙对菏泽的弦索乐赞不绝口。作为唯一在民间活态传承的北方风格的弦索乐,其通常由筝、琵琶、扬琴、如意勾四件丝弦乐器合乐演奏,旋律优雅柔美,和声浑厚动听,被称为东方的民间交响乐。“我去当地考察交流,也希望能帮菏泽琴筝清曲古乐社出些创新发展的主意。山东民乐要发扬光大,就要寻找平台和时机。”

  这一段时间,方锦龙团队和有关部门一直策划并推动着国风、国潮音乐节的举办。“活动可以包罗万象,融入汉服、茶艺、书画、焚香等传统元素,先在形式上让人沉浸进去。民族音乐是其中最闪亮、最核心的内容。”他说。此外,方锦龙出任艺术总监,创立了一支山东本土的国潮女团——山东大妞国乐团。对这样的操作,方锦龙驾轻就熟。早在2001年,他在广州就创办了“芳华十八”时尚国乐团,把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通过创新包装,向海内外介绍时尚国乐。山东大妞国乐团里,有“芳华十八”的老成员,也有在济南选拔的优秀民乐表演人才。方锦龙计划,下一步将集合国内多名优秀作曲家为乐团进行曲目创编,融合现代流行、传统、摇滚、原创国风等多种风格。“有些人提意见,认为‘山东大妞’这个名字土。我不这么认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未来,我们还将结合线上线下的资源,推动山东大妞国乐团成为济南乃至山东重要的文化名片,为山东本土民族音乐推广作更多的努力。”方锦龙表示。

  “出圈”是为了带领大众“进圈”

  20世纪80年代去欧洲演出,有位广东籍华侨请方锦龙弹奏广东音乐名曲《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方锦龙不会。这位老乡又问起潮州音乐《寒鸦戏水》,他也不会。这种尴尬激发了方锦龙的求知欲,了解到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汉乐是岭南音乐的三大乐种,是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就有了想去彻底搞懂的劲头。于是,1988年他毅然南下广州,一切从零开始,学民乐,也玩流行音乐。此后,他获首届“威力杯”省港澳广东音乐大赛头奖,参加海内外文化交流活动无数,并在广州、江苏、湖北、湖南、香港及日本等多地举行过数十场个人琵琶独奏音乐会。近年来,他又在上海成立大师工作室,在苏州常熟设立“锦龙国乐传习馆”,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设立“方锦龙国乐技能大师工作室”。“我的人生轨迹在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行走,我喜欢叫自己混江龙。”方锦龙说,生命就在于折腾。他敢于重新出发,去寻找新的挑战。

  在不断的挑战中,方锦龙也迎来了在网络世界的爆红。那是2019年B站跨年演唱会上的跨界表演。在11分钟的节目里,面对一百多人的交响乐团,方锦龙一个人就是一个乐团,琵琶、尺八、锯琴、二胡,甚至是自己的“脸皮”……各色的民族民间乐器轮番上阵,在他手上玩出了花。《沧海一声笑》《将军令》《教父》《男儿当自强》《火影忍者主题曲》等经典选段轮番登场。他与虚拟人物洛天依合作的《茉莉花》更是脑洞大开,被网友惊呼“最强跨界合作”。这之前,在广东卫视国乐真人秀节目《国乐大典》上一段用五弦琵琶模仿世界各国十八种乐器的视频,已被网络疯狂热传,引爆了现象级的娱乐效应,华人世界对此热议不止。据不完全统计,方锦龙的全部视频在网上的综合点击量超过5亿次,方锦龙和他钟爱的民乐,实现了一次彻底的“出圈”。年轻人亲昵地送给了他诸多“江湖称号”——爱收膝盖的男人、武器大师、行走的乐器库、方全会、方独秀……“叫什么都行。还有人说我是大师,我说我是大师傅,在家做饭做得不错。”讲到这,他哈哈大笑。

  “民乐为什么不能有流量?它自古就有流行的DNA。像《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这些经典曲目,流传百年依然很受欢迎。只不过,在新的文化消费环境下,民乐需要用适应新时代的形式进行包装,让大众重新看到它的魅力所在。”方锦龙说,这好比一个金字塔,不能只强调塔尖的部分,更要看到下面的塔底。唯有塔底越宽阔,整个建筑才会越高、越牢稳。“民乐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民同乐’。一直以来,礼乐都是以时为大,特别是在当下,一定要追求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艺术,不创造不发展,或者保守的发展,都是行不通的。只有做出当下老百姓喜欢的音乐、生产真正贴近大众的产品,才能带领更多的人先进圈,再喜欢上,最终实现曲高和众。”他说。

  也正是秉持着创新、出圈的执念,方锦龙率先提出了“国乐综艺化”的概念,并在各大舞台上身体力行,为民乐赋予丰富的创意。音乐会上,他用脱口秀的形式,边演边讲,在欢声笑语中,道尽了琵琶的千年历史;参加晚会,他以乐会友……如今的方锦龙,俨然成了深受“90后”“00后”认同和欢迎的民乐IP。“有一个IP总比没有强吧?方锦龙、圆锦龙……都冒出来了才更好。”他又讲起了笑话。

  方锦龙围绕民乐年轻化所作的尝试,也引发了许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他本身技艺不精,杂而不专;也有人认为,他与流行歌手合作、进驻B站的做法,是自降身价,意在博人眼球……对此,方锦龙很坦然:“不可能因为有杂音就不去做事。所有新鲜事物的良性发展都会有一个爬坡的过程,哪怕最后失败了,也能给后人留下一些经验教训。其实,所谓方锦龙‘出圈’,主要是我赶上了国潮风起的好时代。而因为我有了观众的关注度,才能更自信把最新潮的、最地道的民乐推出来。”

  嫁接出了“苹果梨”

  眼下的国潮热、国风热,是否意味着,曾经长期处于下风的中国民乐在与西方音乐的交流和对话中,存在感愈来愈强,声音越来越响亮,甚至可以说正在打一场翻身仗?

  “成长和壮大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记者抛出的问题,方锦龙也十分感慨。他回忆说,十几年前,国内的音乐会,大都以西方乐器为主,钢琴、吉他、小提琴……这极大地刺激了方锦龙的神经。在他看来,在地球村的时代,接触西方音乐并不是坏事,但更重要的是保留自己的传统特色,先要对自己的音乐有自信,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才能更好地和西方音乐进行平等沟通。

  走南闯北几十年,方锦龙从未停止过对西方音乐的学习和探索,他游历多国,深入学习多国的民族音乐和乐器,在与异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优势所在:“西方讲律,中国讲韵。像做饭一样,西方讲究盐要放多少克,中餐就是盐少许。律有术,是比较固定的,但韵无穷,这是古人的智慧。中国的国乐,实际是很有腔调的,从龠开始算起,我们的古乐已经有8800多年的历史,越了解历史,才会越有文化自信。”方锦龙说。

  对于东西方音乐的差异,方锦龙也有独特的见解:“西方的音乐是共性音乐,一把提琴好听,一群提琴也好听,但东方的音乐是个性音乐,一把二胡好听,一群二胡如果没有调准音就不一定好听,所以我们做民乐,不一定要全然向西方交响乐的形式靠拢,可以适当借鉴、多元呈现。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于民族音乐的演奏,往往讲求乐器的独特性。比如日本,对于唐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乐器,大都没有作什么改变,值得我们思考。”

  要想让民乐走向世界舞台,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也并不可取,在方锦龙看来,开放包容,也是中国音乐的特点之一。“国乐,是最能体现国人情怀的。为什么叫国乐?实际上是联合国的国、世界的乐。阿拉伯的乌德琴,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中国,成为琵琶,传到欧洲成为鲁特琴,传到西班牙成为吉他,还有像二胡、唢呐、箜篌这些乐器,都是外来传入中国,经过改良演变,成为我们的本土乐器,所以国乐,也能体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他说。

  中西方音乐的相融相通之处,也让方锦龙看到了民乐发展的更多可能性,二十年前,他出个人唱片,就琢磨怎么把东北摇篮曲做出布鲁斯的感觉。如今,他与交响乐团合作、用琵琶模仿各国乐器……而在音乐表达形式上,方锦龙始终坚持国乐为本、融贯中西的理念,并提出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我现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苹果和梨的嫁接,成为一个新品种——‘苹果梨’。一口咬下去,两种滋味儿;但不要忘了,苹果还在,梨还在啊,哪一部分都没有丢掉,同时还能收获更多的支持者。这就是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根。而且,要创新,最根本的东西还是要有。不能因为没有收益,就忘却古人流传下来的财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赋予了民乐独特的价值,所以保留个性、坚持小众,至关重要。民乐本身就是野生的,与各地的民间文化脱离不了关系,所以不能把它困在笼子里。而且千万不能千篇一律,如果都统一风格,就没有什么意趣了。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让东方音乐走向世界舞台,让小众也走向大众。”方锦龙说,这些年来自己一边着手现代融合,一边挖掘传统精华。“我不仅有时尚的、二次元的一面,接下来我会展示更传统的一面。我的目标是:让国乐走近国人、走出国门!”

  当杂家有什么不好?

  采访中,方锦龙洒脱豪放,侃侃而谈,言谈举止自带一股侠气。而坐在一旁的方颂评,性格似乎与他的父亲有些互补,更内敛,有翩翩君子的气质。他已是一名成熟的原创音乐人、歌手,致力于以现代流行音乐的方式演绎中国传统文化,推出了一系列新国风音乐的作品,是大型诗歌乐舞雅集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的音乐总监,由他作曲编曲的《垓下歌》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2017-2019年度)优秀电视综艺节目奖提名作品。此次在山东录制《中国礼 中国乐》,他也为节目创作了三首特点鲜明的新国风音乐:《大先生》《秦风·蒹葭》《呦呦鹿鸣》。

  “儿子有儿子的音乐,我有我的音乐,我们走的路子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新作品的创作上,我有时还会采纳他的意见。”方锦龙眼中写满了一个父亲的骄傲。热播节目《邻家诗话》已经播出了三季,方锦龙一直是主嘉宾之一。“我们父子俩和制片人还出版了同名书籍,对节目中古诗词的解读进行了深度拓展和补充。而且,翻开这本书时,读者也可以打开App搜索,看看诵读出来、唱出来的诗词又是什么样的,从不同角度感受诗乐之美。”方锦龙还告诉记者,他编写的科普类国乐教育书籍《国乐无双》近日也将由中国邮电出版社出版。之前他看了不少关于中国音乐史、乐器史的书,觉得语言都太专业、太学术,不适宜普及传播。所以他干脆自己动手写,还在里面植入了以他本人为模板设计的卡通形象,力求生动有趣,目的就在于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明白。

  方锦龙说,这也是他近年来频繁亮相各大平台热门综艺的主要原因。“综艺就是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我经常和制作团队说,咱们再把内容做出几个闪光点,突出些吸引人的小元素,让绝大部分观众能够不换台、静下来,看一看。而且在节目里,我一定要弹琴。讲到五音,就绝不干巴巴的‘讲课’,一定要拿琴说话。比如,我告诉大家原来古琴是五弦,周文王周武王的时代,他们爷俩一个人往上加了一根弦,这才变成了七弦琴。讲到官帽,制作材质上有羽毛、有兽皮,我做节目时就联想到了这次在泰山上吹奏的骨龠,告诉大家古人不仅用兽皮做帽子,还崇尚鸟身上的各个部位。比如鹤,最早的骨龠就是仙鹤的翅膀的骨头……唯有这样的普及,才能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传统文化接地气很重要,哪怕没有音乐基础的人,也能一听就懂。”

  “再换句话说,民乐更得接地气。”方锦龙继续认真地说,民间音乐就是根基,没有民间基础怎么玩民族音乐,民族音乐就是三大块,来自宗教、来自戏曲、来自民间,现在很多所谓的民乐就在琴房里练,这样练多了岂不变成转基因的了?不接地气,追求考级,追求快出成绩,这并不科学,也不合理。学习器乐演奏,大量练习能快速掌握,但想搞懂、搞透需要慢慢地积累,这个过程很难,所以学习音乐不能急功近利。”方锦龙表示。

  他又举了个《文王操》的例子。孔子跟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手法从生疏渐至熟练。过了很多天,孔子对他的老师说,在演奏中感受到作曲者高高大大、很有威严的样子,很像周文王,果然这首曲子正是《文王操》。“你看,孔子的老师多厉害。不告诉你原曲,只让你不断地弹,找到曲子里的精髓,最终达到一个开悟的效果。古人的教育理念,比我们现在都要先进多了。我有空的时候还会教课,但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想传达一种理念,有些东西不一定要一点点地教。现在的小孩学琴,老师经常指出这里弹的手势不对,那里弹的状态不对,但强行批评纠正,很有可能把孩子的想象力抹杀掉了。我会采用鼓励的方法,先大力肯定,然后沟通引导,和他探讨怎么样更好,让孩子慢慢调整。”他说。

  “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要扼杀孩子的好奇心,他可能今天突然对琵琶感兴趣,明天又想去弹钢琴,后天又想去画画、踢球……有的家长认为这是“没常性”的表现。其实这是探索世界的一个过程。换句话说,当杂家有什么不好?大诗人白居易,就是琵琶演奏家。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如果他不是杂家,怎么能把《琵琶行》写好?所以,教育不能孤注一掷,丰富多元是个方向。有勇气去尝试、去体会,人生才会精彩,这值得鼓励。”方锦龙表示。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