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X”系列首发星搭载多个科学载荷 获首批科学成果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09月06日 09时54分

  “创新X”系列首发星获首批科学成果

  作者:本报记者 齐芳 《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6日 08版)

  本报北京9月5日电 记者齐芳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经过一个月的在轨测试,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的“创新X”系列首发星——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SATech-01),搭载的多个科学载荷按计划开展了测试,并获得首批科学成果。

  其中,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联合研制的龙虾眼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载荷成功获得一批天体的真实X射线实测图像和能谱,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并公开发布的宽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天图。该仪器观测视场可达340平方度,是国际上首个宽视场X射线聚焦成像望远镜,相比其他同类望远镜,视场大小提高了100倍或更多。科学家利用该仪器首先观测了银河系中心天区,结果显示,单次观测就能同时获得大视场中不同方向的X射线源,包含了恒星级质量黑洞和中子星。观测也捕捉到一个X射线辐射增亮数倍的中子星X射线双星。同时,从数据中还能获得这些天体X射线辐射强度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以及天体的X射线能谱。

  另一个有效载荷、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伽马射线暴探测载荷(高能爆发探索者,简称HEBS)已首次加电开始在轨测试,并已探测到其在轨运行以来的首个伽马暴(编号GRB 220813A),表明HEBS已经具备伽马暴的探测研究能力。HEBS跟我国前期发射运行的慧眼卫星和“怀柔一号”极目(GECAM)卫星已组成伽马射线爆发天体探测网络。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张双南研究员表示:“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与HEBS同时同视场的观测特别令人期待,尤其是对于新的爆发天体和现象,不但能够获得很宽能段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能谱与光变,X射线望远镜还能够精确定位,这个能力目前在国际上是独一无二的,预期会有很激动人心的科学发现。”

  除此之外,其他有效载荷也表现良好——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制的全铝自由曲面相机取得了首批图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无机材料太空固化验证平台已开展材料的在轨加热,测试结果表明无机材料已基本固化,未发生结构损伤,该项测试将为未来建造大型充气展开式柔性太空舱提供技术储备;地球磁场精密测量仪(CPT)、展开式辐射器、先进热控材料等一些新材料、新技术验证载荷也已陆续在轨开机,将获得测试结果。

  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是由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制的我国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ZK-1A),于7月27日以“一箭六星”的方式发射升空的。“创新X”系列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龚建村表示:“一个月的在轨测试获得如此多的科学成果,令人振奋,也说明这种新技术的快速验证思路非常正确。”据悉,相关科研团队与火箭系统将联合建立“航班式”新技术飞行验证模式,提供常态化、开放式、低成本服务,助力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将成果从实验室推向太空。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