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性能从量变到质变,联发科分享移动光追和GPU增效方案,太霸气了!
源 / 互联网    文 /     2022年10月14日 13时44分

  移动芯片的GPU技术对于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十分显著,对于手游玩家的影响尤其明显。日前,联发科举办了天玑旗舰技术沟通会,并提出了GPU聚焦的移动光追技术和移动GPU增效方案,展示了其深厚的移动GPU技术实力和前瞻布局,为未来旗舰手机芯片性能引领新的重要发展方向。

  现在市场上的很多旗舰手机都以更强劲的性能,更高的屏幕刷新率和分辨率为重要卖点。随着显示规格以及芯片算力的提升,移动端游戏迎来了更多突破的可能性。

  硬件级移动光追,是新一代旗舰手机的标配

  提早布局,再快一步,加速移动光追技术迭代。今年1月,Vulkan 1.3标准正式发布,支持目前最主流的Vulkan Raytracing API,可以说这直接标志着移动GPU的光追技术将加速普及,并覆盖更广泛的内容类型。早在一年前,联发科就已提前布局Vulkan Ray Query技术方案,携手行业合作伙伴开展密切合作,率先构建移动光追技术生态,面向未来最具潜力的GPU技术,巨头和巨头间的行动早已开始。

  今年夏天,Arm发布了最新的旗舰GPU Immortalis-G715,可全面支持硬件级移动光追,支持更复杂、更真实的场景应用,为移动端游戏等应用带来更逼真、更具沉浸感的使用体验。目前账面数据来看,《原神》3.1版本不会对其构成太大压力,《王者荣耀》高画质120fps、《和平精英》高画质90fps更不在话下。

  联发科提出了布局移动光追三部曲,通过硬件加速,实现实时的移动光追效果,包括光追软阴影、反射效果和全局光照技术,提升全场景画质。此外,面向开发者和硬件厂商,联发科还与评测工具厂商联合推进移动光追生态发展,比如帮助开发者测试游戏中光追的各项性能和效果等等,可以说联发科是移动光追技术发展的见证者和重要推动者。

  移动GPU增效方案, 助攻玩家体验进一步跃升

  会上,联发科还分享了移动GPU增效方案,这项技术能够针对GPU性能提升,搭配GPU周边技术,实现保持系统资源平衡的础上,满足高复杂度内容的计算需求。从性能和能效提升、生态发展、平台软件优化、自研算法等不同维度布局移动GPU增效技术。

  移动GPU增效方案可分为生态布局和与内容联动。

  生态方面,联发科一直以来积极布局,天玑之星生态实验室联合金标联盟、各大OEM厂商携手推进64位生态升级。根据第三方游戏性能数据,搭配64位游戏引擎升级,帧率平均提升可达16%,这种实打实的帧率提升恰好正是玩家所需要的。

  天玑之星生态实验室同时深耕Vulkan生态,通过双方努力率先支持Vulkan 1.3标准,与安卓生态携手并进,在提升Vulkan应用覆盖率的同时深度联调提升Vulkan性能,热门游戏性能平均提升可达10%。

  与内容联动方面,通过自适应框架,与Google的ADPF、Arm的Adaptive performance、腾讯TGPA的合作,都属于与内容深度互动,即内容商与硬件平台双向沟通,实现应用实时降载增效,这也将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此外,通过“自研增效方案”也是一大趋势,比如使用可变速率着色(VRS)、游戏超分(Game SR)以及游戏插帧,最终达成整体降载增效,实现用户体验升级。

  从芯片内部视角来看,联发科的移动端游戏超分技术是结合GPU与APU的异构方案,可实现平台整体功耗与画质的平衡,将原来由GPU独立完成的游戏画面渲染工作分配给GPU和APU,起到“双U搭配干活不累”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芯片整体功耗。

  可变速率着色技术实现了单帧画面中局部内容渲染的动态调整,带来了出色的局部画面表现力和更低的功耗。通过游戏插帧技术,可带来更流畅的画面体验,这项技术在高速运动的游戏画面中特别适用。自研增效算法在不影响体验的前提下能够针对不同内容完成局部降载,并且通过CPU、GPU联动达到系统整体降载增效,提升用户的整体游戏体验。

  近一年时间,有多款搭载天玑9000系列旗舰芯片的终端手机面世,凭借其为用户带来的顶级的性能和能效体验,以及亮眼的游戏表现,赢得了市场的关注。前不久,搭载天玑9000+的ROG 6天玑至尊版成功登顶安兔兔安卓旗舰性能排行榜,再次彰显了天玑旗舰的实力。这次联发科分享的移动GPU发展趋势,包括了上述介绍的移动光追技术和移动GPU增效方案,势将成为旗舰芯片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对智能手机综合体验的持续升级产生深远影响。

  在天玑旗舰技术媒体沟通会现场,联发科还分享了多个主题,覆盖AI图像语义分割、5G新双通、Wi-Fi 7、高保真蓝牙音频、高精度导航等主题,推动手机用户的全场景体验升级,期待联发科下一代天玑旗舰的表现!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