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传播阵地 讲好幕后故事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11月02日 10时27分

  近日,记者从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获悉,今年国庆长假期间,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单日演出增至4场,累计演出24场,接待游客3.69万人次,创下2010年公演以来国庆黄金周演出场次最多的成绩。

  “2020年以来,虽然受到游客数量限制的影响,《印象大红袍》也有过停演,但这三年间,每一次文旅市场复苏,它都能产生突破性的观众数据,返场率也高,足见其有长足的吸引力。”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彬告诉记者。

  近年来,《印象大红袍》在演艺发展、文化传播上的创新,不仅局限于演出本身,也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不断拓展文化传播阵地,提升知名度、美誉度,施展区域文化品牌的力量。

  开辟传播阵地 讲好幕后故事

  “很早以前我就在抖音上‘种草’了这档演出,终于一睹真容,确实震撼!”国庆期间,泉州游客林小伟在接受闽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

  记者注意到,以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注册的官方视频账号跨越多个平台,累积了近30万粉丝。

  在运营之初,主创团队的思路也是随大流,即通过网络传播放大产品“音量”。

  长期以来,在公众认知中,《印象大红袍》作为旅游产品叫响,与环境剧场的概念、导演团队的实力和以旋转观众席为代表的技术手段密不可分。视频账号中,不乏大远景、航拍等呈现印象剧场的视频,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剧场的硬件特点。

  直到一条爆款视频的出现。

  “你们知道一场演出要摇几次水筛吗?”2020年6月15日,一条拍摄演员摇筛画面的视频获得177.8万的播放量,让运营者重新思考《印象大红袍》的文化定位。

  “摇筛是制茶的重要环节,是茶文化的一个符号,也是演出中的‘名场面’之一。但不熟悉茶的观众很少会了解,这不仅是一个舞蹈动作,也来源于武夷山茶农的日常生活。”

  “第一条爆款视频启发了我们的创作思路。”视频主创者之一的陈洁告诉记者,此后他们陆续上线“摇筛”系列短视频,以此为切入点,从演员排练、茶乡生活等多角度呈现武夷山的茶文化。从网友评论中可以发现,“摇筛”成为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的一个新标签。紧接着,“打卡排练”类视频热度逐步升温,播放量最多的近6000万。

  “印象系列演出的一个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提供大量有组织化的、大场面的排练画面,这在当下短视频的内容垂类中是相对欠缺的。”陈洁分析说。

  “每次看你们排练,有失败有尴尬,可最后还是最美的。”在一条视频下,网友这样评论。

  “这样的反馈就是我们拍摄幕后演员故事的意义。”陈洁说,从不同的天气、季节画面到不同的视频结构、镜头唯美度,团队围绕幕后训练这一主题精心制作短视频,力求给观众在演出之外带来更立体的“印象体验”。

  “通过事件营销和精准投放相结合,我们的茶文化传播也开启了多平台、立体化的矩阵,完成了印象陪你‘就地过年’、献礼建党100周年等宣传主题活动,不断提升粉丝留存率及品牌曝光度。”郑彬说。

  创新演出内容 延伸文化内涵

  “今年印象大红袍演出内容又更新了!”近期看过《印象大红袍》的观众发现,在大红袍传说、大红袍制作技艺、茶艺表演等内容之外,《印象大红袍》增加了万里茶道的内容。

  “这是我们对于演出内容的又一次创新。”印象大红袍艺术团团长吴美求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印象大红袍团队不断挖掘当地文化和民俗元素,不断尝试将其融入节目中,但“武夷山是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文化博大精深,我们发现在最大程度保留演出原有完整度的情况下,一场近两个小时的演出能呈现的内容有限”。

  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团队再度借助短视频。

  今年年初,团队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后推出了一条以竹林舞为主要内容的短视频,成为又一“爆款”视频,获得了946.4万的浏览量。

  “竹林舞呈现的是宋代竹林斗茶的场景,这个元素被张艺谋导演使用在了冬奥会开幕式上。”借助冬奥会的热浪,团队的敏锐捕捉,不仅让竹林舞系列演出成为平台热门,更通过精练的呈现方式,为大众讲述了竹林舞背后的文化内涵。

  除了竹林舞的经典片段,红竿女以及撑竿动作的练习视频也成为茶文化传播的热门内容。

  “红竿妹妹是实景演出中的主要人物,但如果游客第一次观看,不一定能理解红竿训练背后蕴藏着的茶文化的内涵。”陈洁介绍说,《印象大红袍》是武夷山“山水一壶茶”的艺术化演绎,而武夷山又是万里茶道的起点之一,古往今来当地世代茶人是在九曲溪上撑着竹筏把武夷茶销往各地。由此,这个撑竿的动作就从厚重的茶文化和历史中抽离出来,成为可视的文化符号,让万千游客更好地理解武夷山。

  “加入万里茶道的内容不是创新的终点,后续我们还计划做更多、更深入的阐释。”陈洁告诉记者。

  从2010年3月公演以来,《印象大红袍》获得了世界最大“茶馆”的良好口碑,成为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标志性文化IP。“作为立足当地的文化企业,我们考虑得更多。”郑彬表示,“除了生态资源,武夷山在文化资源上也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深厚的文化底蕴,意味着挖掘与做大的诸多可能性,因此传承好武夷山的文化遗产,是我们运营团队正抓紧思考的问题。”

  对传统文化做更多延伸,是《印象大红袍》过去两年多实践的方向。郑彬介绍说,未来《印象大红袍》仍将以此为切入点,赋予“印象”特殊的文化情怀,围绕“幕后印象”及“青春印象”系列主题,持续在区域客群市场传播武夷山茶文化,推动“印象大红袍”文化IP深入人心。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