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杂交实验 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2年11月18日 09时33分

  经过十年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合作,首次从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出高蛋白基因THP9,并通过杂交实验,有效提高了现代玉米的蛋白含量,这一成果今天(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玉米的祖先起源于南美洲,叫做大刍草,种子外面包裹着坚硬的壳,无法直接食用。人类祖先早在9000年以前就开始驯化玉米,逐步把杂草一样的野生玉米改造成了今天的玉米。科研人员实验发现,野生玉米在没有施加氮肥条件下种子蛋白含量都高达30%,是现代普通栽培玉米的3倍,表明野生玉米含有控制高蛋白含量的关键基因。十年来,研究团队提取了超过4万个样本的DNA进行鉴定,最终从野生玉米中克隆到首个控制玉米高蛋白含量的主效基因。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巫永睿介绍,目前玉米已成为世界上最高产的农作物之一,70%的玉米都用作饲料,是最常用且用量最大的一种饲料。由于普通玉米籽粒蛋白含量较低,因此饲料中还需要补充大豆蛋白,然而大豆严重依赖进口,这些成为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卡脖子”问题。如果普通玉米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每年可以少进口700多万吨大豆。

  研究团队在三亚进行了大规模田间试验,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Thp9-T杂交导入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生产栽培品种郑单958中,可以显著提高蛋白含量,表明该基因在培育高蛋白玉米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能。同时,在减少氮肥施用条件下,可以有效保持玉米的生物量以及植株和籽粒中氮含量水平,这对于减少化肥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