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爱合缘白皮书显示 “传统恋爱关系”仍是主流
源 / 互联网    文 /     2022年11月26日 14时16分

  近年来,线上交流逐渐成为人们沟通、恋爱的主要渠道。11月18日,据《南京晨报》报道,复爱合缘集团联合第三方咨询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中国当代新型恋爱关系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尽管以线上情侣、AA制恋爱、快餐式恋爱等形式的新型恋爱关系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现代年轻人恋爱形式和婚恋观念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但传统的恋爱关系仍是主流。

  新型恋爱关系更加多元化

  新型恋爱关系与传统恋爱关系的内核并无显著不同,同样是为了满足情感需求、生理需求的产物。其与传统恋爱关系的区别在于:资源的易得、思想的开放、人格的多元和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使恋爱关系不再像以前一样简单、纯粹,而是增添了一些开放、多元的可能性。

  对于恋爱和婚姻的关系,新型恋爱人群认为二者相对独立,并不互为因果。在《白皮书》的调查中,有36.8% 的新型恋爱人群赞同“恋爱和婚姻是独立的两件事”,另有32.8%认为“恋爱是恋爱,不一定要结婚”,两项数据均高于传统恋爱人群。

  开放多元的恋爱形式背后,是社会婚恋观念的转变。对于理想的婚姻和恋爱模式,传统人群都追求互相理解尊重、共同进步,而新型恋爱人群看重能力经验、个人价值的匹配。在恋爱关系的核心需求方面,传统人群更看重两个人共同的进步,以及未来走入婚姻的可能性,新型恋爱人群则更在意相处过程中精神和身体上双重的愉悦感和陪伴感。总体看来,两种人群的婚恋观存在明显差异,传统人群追求关系稳定,新型人群则要求身心合拍。

  与长期、稳定,以结婚为目的的传统恋爱关系相比,新型恋爱关系大多不以结婚为最终目标。这既是新型恋爱关系与传统恋爱关系最大的不同,也是新型恋爱人群与传统恋爱人群婚恋观分歧的核心。

  《白皮书》显示:年轻人群中体验过新型恋爱关系的人达到73%,其中线上情侣占比45%;对新型恋爱关系表现出较高心理接受度的人达到44.3%,其中女性认同比例达到49.1%,高于男性将近10个百分点。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处于恋爱状态的年轻人群中,有8成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一对一关系,可见传统恋爱关系仍是主流。

  新型恋爱关系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当代人对于传统恋爱关系“痛点”的折中解决方案:网恋、快餐恋爱摒弃了传统恋爱关系的现实烦恼;AA制恋爱是女性经济实力提升后,对平等恋爱的重新审视。新型恋爱关系的出现,是外部环境刺激和个人意识转变的共同结果。从外部因素分析,身边人不幸的情感经历和媒体关于单身自由的宣传,降低了人们对情感的信赖度和依赖度;社会上异性资源丰富,结识成本较低。

  从个人角度看,女性经济独立,不再需要依附于男性,传统婚恋关系不再是必选项,相对地,男性婚恋成本走高,传统婚恋所需的花销令其不堪重负。另外,人们更加忠于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将实现自我价值放在首位。新型恋爱关系的产生,可以看作是人们打破传统,接纳真实自我的探索过程。

  新型恋爱关系存在短板,传统恋爱关系仍是主流

  面对传统恋爱,人们渴望真诚与专一,但也惧怕束缚和平淡。调研显示,42.8%的人选择新型恋爱关系的动机是出于对传统婚恋的反叛,5成左右的受访者都表示,“自由开放”、“有新鲜感、刺激感”和“自己的经济、空间更独立”是新型恋爱关系的主要优势。

  据统计,有44.3%的人对新型恋爱关系表现出较高的心理接受度,其中女性赞同比例达到49.1%,高于男性的39.6%。另外,一线城市人群的认同比例明显高于二三线城市,达到了52.5%。

  不过,新型恋爱关系也存在明显短板。超过5成的受访者表示,缺乏稳定性、专一性,套路多于真心,缺乏安全感是新型恋爱关系的三大弊端。而且,不严肃恋爱还有可能引发人身事故、财产损失、离婚率升高、公共卫生混乱等诸多问题。

  调研显示,超过4成的年轻人群正处于恋爱状态,其中80%的人是以结婚为目的的一对一关系,而不以结婚为目的的一对一关系和开放式关系仅占比20%,可见传统恋爱关系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数据来自艾瑞咨询网上调研。

  许多年轻人表示,虽然恋爱不拘泥于形式,但自己最终还是会回归到传统的婚姻生活中。专家也认为,目前新型恋爱关系中诸多畸形相处模式体现了社会婚恋观念的“阵痛”,无论何种恋爱关系终将回归对于纯粹爱情的追求。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