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基金:政策暖风频吹 跨年行情或有望卷土重来
源 / 互联网    文 /     2022年12月02日 16时18分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 基金经理 杨刚
  权益策略研究员 金达莱
  回顾11月全球主要股指表现,全球股市普遍上涨,港股强势反弹。与此同时,A股受益于疫情防控持续优化、地产融资政策改善及中国特色估值体系讨论利好“中字头”板块等事件的正面影响,价值风格相对占优。
  从风格表现来看,消费>周期>成长。总体来看,11月行业指数除军工行业因地缘政局趋缓、风偏阶段性回落导致板块整体下跌5.28%之外,其他行业均以上涨报收。
  展望12月,金鹰基金表示,海内外流动性改善、重要会议明确经济预期、防疫政策优化等多重积极因素或将有望持续发酵。随着美联储紧缩节奏缓和得以确认,以及未来国内经济增长预期的不断改善,A股市场投资者情绪或有望持续提振。近期,国内地产融资政策已明显改善,并得到银行系统的积极配合,后续政策效果对行业自身循环运转的影响或有待检验。与此同时,国内防疫政策越加强调精准防控,破除防疫乱象对居民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为中长期放开做准备。当前冬季流感易发窗口,疫情形势严峻亦在增大经济压力,将需要流动性宽松支持信贷投放。年底之前,需密切观察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的定调,会议相关重要内容预期有望进一步明确中长期视角下我国经济愿景,并对A股投资者形成更清晰明确的政策方向指引,降低市场依然较大的不确定性担忧。
  金鹰基金建议,后续重点关注以下因素,预计这些方面或将对接下来的A股市场形成一定的波动,从而在边际变化或将对A股市场产生新影响:
  1)12月13日美国将公布11月CPI通胀数据,预计随着美国房价下行的滞后影响显现,薪酬环比企稳,核心CPI分项的环比和同比将在11月出现回落,届时也有助于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
  2)12月13-14日美联储将召开议息会议,虽然在此次会议上,美联储大概率将加息50bp,由此确认加息缓和,不过仍需关注美联储对未来加息预期的引导。基准情形的判断,预计海外届时或将迎来流动性改善局面,人民币汇率压力也或将有望呈现阶段性缓和。
  3)12月月中,国内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该重要会议上,决策层将为来年经济发展目标定调,并或明晰政策思路。该会议之前,需关注会否召开政治局会议,讨论相关经济工作问题,或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有所预示。
  4)随着12月15日MLF到期,国内基准利率会否调整。在半次降准后,银行负债端压力依然偏大,加之国内疫情冲击,地产融资政策落地后也需宽松流动性环境予以呵护,12月降息或可期待。
  关注行业上,依然维持中短期兼顾成长和消费,均衡策略应对多重变化,后续需重点关注经济预期强弱和流动性的变化,业绩空窗期市场风格轮动较快,操作上适合逢低埋伏:
  1)科技:科技安全仍是未来统筹经济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政策抓手,信创、航天航空、半导体、医疗器械等是自主可控发展的重要领域。12月重要会议或进一步强调和明确来年科技制造方面的产业政策。中长期持续关注新能源及军工等高景气度科技行业。
  2)消费:冬季流感疫情,疫后复苏主线(酒店/餐饮/免税/航空机场)虽短期改善空间有限,但常态化/精准化防疫的持续优化仍是大趋势,逢低配置或积极可为;关注政策优化带来的医疗资源需求变化(中药);可选消费(白酒)有望受益于经济预期的改善,情绪面极端错杀后,预期或有系统性的修复机会。
  3)稳增长:地产依然是政策层重点考量,地产、金融等稳增长主线或仍值得关注,尤其是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的定调,若经济预期出现向好,金融(银行/保险)、地产和地产链相关品种(如家居/厨电/消费建材等)或能出现估值修复行情,但也由于短期景气度改善仍需时日,逢低买入或是更安全的选择。
  风险提示:
  数据来源wind,本资料所引用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为个人观点,是其在目前特定市场情况下并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的分析和判断,并不意味着适合今后所有的市场状况,相关指数、行业等的过往表现不代表未来表现,也不代表本公司旗下基金的业绩表现,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过往投资业绩不预示基金的未来表现。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本资料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