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分析揭秘翼龙飞行机制 演化独特的肩带适应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2月23日 09时51分

  翼龙是如何飞行的,一直是个谜。2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通过研究新疆哈密下白垩统地层出土的翼龙肩带化石,该所研究人员发现,翼龙的飞行机制比较复杂,既有与蝙蝠的相似性,又有与鸟类的相似性,更有自己的独特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解剖学记录》杂志。

  翼龙是最早的飞行动物,比鸟类早7000万年征服蓝天。然而,它究竟是如何飞行的,目前还没有定论。早先的研究认为,翼龙的飞行机制类似蝙蝠,利用连在前肢上的皮膜飞行。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翼龙与鸟类的亲缘关系更近,后来的学者更多地以鸟类作为翼龙飞行研究的参照对象。

  为了揭开翼龙飞行的奥秘,研究人员对数件哈密翼龙肩带化石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翼龙的肩胛骨和乌喙骨是愈合的,并没有像鸟类一样,演化出分离的肩胛—乌喙骨关节。“这表明,翼龙在飞行演化中,具有独特的肩带适应,其飞行机制与鸟类有差异。”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汪筱林解释。

  同时,通过对哈密翼龙肩带标本进行CT扫描三维模型重建和形态学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翼龙可能像鸟类一样利用喙上肌收缩实现翅膀上扬。这表明,翼龙和鸟类的飞行机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鸟类不同的是,翼龙无法依靠肱骨旋转改变翼面形态,来减少翅膀上扬的阻力。

  “翼龙通过什么机制调节翅膀形态,以减少飞行阻力,还需要在同样具有皮膜翼的蝙蝠中寻找答案。”汪筱林说,这项研究对比分析了翼龙和鸟类肩带关节在飞行适应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强调了在研究翼龙飞行机制时需要综合考量,才能更好地理解翼龙的生活面貌。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