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戏曲人才教育的上升通道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4月12日 14时40分

  李 翔

  日前,在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全国戏曲(北方片)会演暨梆子声腔51部优秀剧目展演参演作品名单中,辽宁海城喇叭戏《杜鹃花开》、辽剧《加林与巧珍·断情》和拉场戏《审舅舅》入选。这既是我省在戏曲领域创新道路上取得的硕果,同时也为地方戏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范本。

  地方戏曲素来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姿百态的地方戏凝结着每个地区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地域特点,所沉淀的是当地特有的文化,可谓文化“活化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影响较大的戏曲剧种表现出传承创新发展动力不足,传承人后继缺乏的情况,呈现出“无人演,无人看,无人传”的“三无”传承生态和 “老艺人、老观众、老剧目”“常演老戏、老戏常演”的演出现状。这些都在迫使地方戏通过出新寻找“自救”的途径。

  通过我省参加本次会演的作品,可以看出地方戏在创新上的积极尝试。第一是给了创作者更充足的发挥空间,比如《审舅舅》是一部孝道与廉政题材相结合的地方戏曲作品,以古喻今,以快节奏演绎人物,打破了传统小戏慢节奏模式,让人耳目一新;第二是给了青年演员更广阔的表演舞台,本次会演特意设立“青年戏曲人才展演”专场,《杜鹃花开》演职人员中年轻人更是达到半数,其中的佼佼者已经可以在戏中担任重要角色。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入选这次展演的优秀剧目,进一步说明地方戏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有戏”。

  首先是要在剧本创作上出新。地方戏中不乏优秀的传统剧目,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地方戏剧本创作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这要求创作者善于学习领悟、体察生活、与时俱进。另外,地方戏不能盲目追求“大舞台”“大制作”,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地方戏的创作者也应该秉承这样的价值理念,只有具备文化承载和社会担当的优秀文艺作品,才能真正把观众吸引到剧场来。

  其次是要在人才培养上出新。戏曲讲究“慢工出细活”,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40岁还只能算是青年演员,这就劝退了那些笃信“出名要趁早”的人。但文脉想要薪火相传,剧种就必须有人继承。年轻戏曲人才的培养是此次会演焦点之一,我省优秀剧目入选数量位居各省区市前列,充分说明辽宁戏曲人才后继有人。未来想要进一步创新戏曲人才培养模式,不妨把目光投向校园。一方面,继续大力推广“戏曲进校园”活动,提高学生对戏曲艺术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营造戏曲传承发展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创办戏剧学院并为学生搭建“戏台”,打通戏曲人才教育的上升通道。

  最后,还应该在运营模式上创新。有关部门除了给予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之外,也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地方戏剧团的运行,比如采取政府划拨资金和文化站、行政村、企业、个人资助相结合的形式,这样既可以形成地方戏发展的合力,还有利于乡村地方戏剧团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让地方戏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营造一个多方共赢的局面。

  综上,地方戏只有多用年轻人愿意看、看得懂、听得进的表达方式,持续出新才能更有戏。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