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时人类视觉系统会对大脑“耍花招”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5月12日 09时40分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 英国一项新研究表明,当受到某些图像线索干扰时,人类视觉系统会“欺骗”大脑,让大脑难以对物体实际尺寸做出准确判断。这一研究结果可能在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具有应用价值,例如驾驶系统、刑事司法系统如何处理目击者的描述以及无人机瞄准等。

  英国约克大学和阿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人类视觉感知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从平面视网膜图像中建立一个周围世界的三维立体展现。人类视觉系统虽然能够捕捉到关于深度的丰富线索,但任何一个单独的深度线索都不能将物体规模描述出来。例如,在二维图像中,真实场景和按比例对该场景制作的模型显示出来的深度线索是相同的。

  为了更深入理解这些深度线索对人的影响,研究人员招募了108名受试者,向他们分别展示了全尺寸铁路场景的照片和小尺寸铁路模型的照片。其中,全尺寸铁路场景的照片被研究人员进行了局部模糊处理,而小尺寸铁路模型的照片未进行模糊处理。受试者被要求比较每张图片,并确定哪一张反映了“真实的”全尺寸铁路场景。结果显示,受试者认为,被人为模糊处理的照片中的全尺寸铁路场景比未进行模糊处理照片中的铁路模型要小。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关注的是图像“模糊梯度”对大脑判断的影响,图像“模糊梯度”可以帮助人们估计物体的实际大小。该研究表明,当受试者对物体尺寸做出强制性选择判断时,他们的视觉系统使用了这个线索。

  论文作者之一、约克大学心理学系的丹尼尔·贝克博士解释说,为了理解物体的实际尺寸,人类视觉系统可以将图像中模糊的部分考虑在内,帮助大脑了解空间尺度。这项新研究表明,人们对物体大小的判断可能会被愚弄。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