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当罚款5000元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5月23日 09时41分

  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常常会遇到商家在格式条款、通知中写有“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XX享有最终解释权”等字样。殊不知,商家这样做已经涉嫌违法。报载,秦皇岛市一家企业因在格式条款中使用“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字样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5000元。

  “最终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短短十一个字,最终被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罚款5000元,平均每个字400多块钱,相信这家公司现在也是后悔不迭。实际上消费者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在办理各种会员卡、优惠卡,或者是签订消费协议等时候,经常会发现在这些卡片或文件的最后,会有一行小字:“最终解释权归XX所有”或“XX享有最终解释权”等字样。对此多数消费者也没有在意,殊不知商家的这种做法已经涉嫌违法,同时一旦双方发生了消费纠纷,很多商家也往往会拿这句话来说事,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去年9月,中国消费者协会邀请律师团律师,对消费者反映强烈的医疗美容领域5大不公平格式条款进行点评,美容院单方面规定对签订的协议有最终解释权在列。民法典第四百九十八条明确规定,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这意味着,一些商家在办理各种会员卡、打折卡以及和消费者签订消费协议时所标注的自己享受最终解释权,与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是矛盾的,也就是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所以是一种违法的行为。那么遭到执法部门的处罚,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而民法典之所以要做出这样的规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商家之所以要强调自己享受最终解释权,就是为了后续发生消费纠纷的时候,作为自己推卸责任的理由。更有甚者,一些企业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算计消费者,一旦招致消费者的不满和质疑,就拿“最终解释权”来说事。这样的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医疗美容领域,而是在很多消费领域都普遍存在。

  而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实施,曾经被很多企业商家所追捧的“最终解释权”,也该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了。如果少数企业商家不懂法,或者还想抱着侥幸心理,企图继续以“最终解释权”来忽悠消费者,来推卸自己的责任,那么极有可能会像上述新闻中的企业一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说到底,市场经济,诚信为本,有没有“最终解释权”不是关键,关键是能否保证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能不能诚信地对待消费者。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