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种的百合每斤能卖到22块钱左右,一亩地大约能收900斤鲜百合,每亩百合的毛收入能有19000元左右。”7月10日,在上竹镇湘坪村百合园中,正忙着负责百合采挖和装车的彭兴峰笑着对记者说到。
今年55岁的彭兴峰,是镇坪县上竹镇湘坪村的一名村民,2019年至今一直为南山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百合种植和管理,看着种植百合的技术不断成熟,市场更加稳定,尤其是利润迅速增长,他便萌生了自己也抽空种植百合的念头,今年2月,他也同南山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百合种植购销合同,他既为公司管理种植和收购,同时也种植百合卖给公司。
百合,其花有“百年好合”等美好寓意,鳞茎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具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等功效,既是上好的道地中药材,也是镇坪药膳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镇坪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美食,深受大众喜爱,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
近年来,镇坪县上竹镇抢抓机遇,以百合种植为突破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实施“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经营管理体系。2022年全镇百合种植面积260多亩,年产鲜百合23万斤左右,年产值达500多万元,目前,上竹镇百合种植面积已达到500多亩,年产量达45万斤左右,产值将突破900万元左右,已带动周边农户务工收入40余万元,实现了由“小百合”到“大产业”的转变。
“我们聚焦主导产业,与企业家、种植农户沟通座谈,积极协调解决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增强了产业链的韧性,增强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上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汪杜娟向记者介绍。上竹镇在发展百合产业中,注重发挥品牌效应,积极与中国药科大学、镇坪县中国药科大学秦巴中药材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合作,着力打造出了镇坪县上竹百合品牌。
“以前我们种百合,没有进行深加工,采挖后直接销售,现在通过政府搭台,让我们与科研院校合作后,开发出了‘百合面膜’、‘百合面条’等一系列产品,已获得了5项百合专利认证,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经济效益。”南山燕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谢小燕说。
“镇坪县上竹镇百合产业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但要把产业做大做强,还要解决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刘祥生表示,上竹镇将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百合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参与百合种植和管理。
同时,上竹镇还将充分利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百合种植和管理一线,手把手教授种植户科学管理技术。同时,大力扶持百合龙头企业,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培养力度。引导群众加大百合种植投入力度。(上竹镇人民政府:郑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