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次!东大参与太空血管组织芯片实验
扬子晚报讯(通讯员 陈早早 记者 王赟)近日,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在北京召开。中国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在中国空间站任务期间,科研团队完成了国内首例太空器官芯片研究,这也是国际上首例人工血管组织芯片研究。
记者了解到,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主持完成了这次太空血管组织芯片设计和制造。据悉,人体器官芯片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研究方向,可高仿真模拟人体器官功能。
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及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30多个月的奋斗,共同开发制作的太空血管组织芯片,完成了国际上首次血管组织芯片在长期微重力条件下的培养实验。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原代细胞构建具有功能性的人工血管,并将其安装至自主研发的太空血管芯片中,进行微流体培养以确保血管的稳定性。同时,结合影像学分析方法,对实时观察并采集到的血管形态变化进行分析。该实验针对失重导致的立位耐力不良、运动能力降低、血管结构及功能重塑等长期航天飞行导致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问题,研究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变化的细胞学机制,并测试保护性药物对避免预期问题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