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非遗面塑传承人捏了5000余只大熊猫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3年09月07日 09时52分

  中新网成都9月6日电 题:指尖上的艺术 成都市非遗面塑传承人捏了5000余只大熊猫

  作者 祝欢

  搓一个圆圆的脑袋,揉好手臂、耳朵和脚,放置捏好的粉色蝴蝶结和绿色竹子……不到5分钟的时间,一只头戴蝴蝶结手抱竹子的大熊猫便在成都市非遗面塑传承人张龙贵手上跃然而出。

  据了解,面塑是指以面粉、糯米粉、甘油等为原料制成熟面团后,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花鸟、鱼虫、景物、器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俗称捏面人。在父亲和爷爷的耳濡目染下,张龙贵9岁便开始学习面塑制作技艺。

  在面塑制作的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一个人潜心创作,将一件作品反复做,反复修改,这样的生活极其枯燥,同时还要面临销路问题,这让张龙贵想过放弃。“这是我们的传统,还是不要扔了。”父亲的一句话让张龙贵一做便是39载。

  如今已经年近五旬的他,捏得最多的便是大熊猫,在39年的从业生涯里捏了5000余只大熊猫。“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这个形象也深受大家的喜爱,在四川栖息着很多大熊猫,很多游客来四川也想要带点‘大熊猫’回去。”张龙贵表示,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形象是他手中的“常客”。

  随着时代的变迁,除了大熊猫,张龙贵手下面塑的题材也在不断更新,创新了很多形象。“以前只有十二生肖等传统的形象,如今我们会选择当下流行的形象以及客户定制的形象进行捏制。”张龙贵表示,自己会选择当下游戏里的形象和动漫里的卡通形象等形象进行制作。

  一张长桌、几把椅子、一个展柜……张龙贵平时就在自家的小院里工作。张龙贵在这里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成都老茶馆》作品,这个作品通过面塑的形式,生动还原了成都老茶馆内的景象。喝茶、掏耳朵、下象棋……张龙贵前往老茶馆仔细观察了一番,回到家完成了这个有着十多个人物以及数十个元素的作品。“人物的神态和衣物上的纹路,都需要细致入微地处理。”张龙贵表示。

  张龙贵工作台后的展柜摆满了他的作品,有怒目圆睁的关公,有端着蟠桃的侍女,有钓鱼的姜太公,一个个精致非凡的面塑展示了张龙贵出色的技艺。在展柜上,一个稍显稚嫩的金色面具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我14岁大儿子的作品。”张龙贵表示,自己的两个儿子目前都对面塑非常感兴趣,他们也跟着自己一起学习。如今,张龙贵将自己从父辈手中学到的技艺继续传承给了下一代。在节假日忙不过来的时候,张龙贵的大儿子也会来帮忙。

  虽然从事面塑工作的人越来越少,张龙贵依然坚持了下来,还收了8个徒弟。徒弟们在遇到困难时,还时常来找张龙贵请教。不仅如此,张龙贵还走进社区、学校,向居民和学生面对面宣传面塑,传承面塑这一技艺。

  作为传承人,张龙贵将继续加强自己的技艺和创新。“接下来,我也会继续利用非遗进社区、进学校的机会努力宣传面塑,让更多的人了解面塑,爱上面塑。”张龙贵希望能将面塑这一非遗传承下来。(完)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