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28日,清科投研院第7期(总第66期)主题课程圆满完成!课程围绕VC/PE机构投后服务逻辑及理念、投后赋能实践与生态建设、投后管理的合规风控与争议解决、基金投后退出税务问题解析进行解读。
清科投研院邀请到凯联资本新周期创新研究院院长 、董事总经理周俊 先生担任授课导师,为大家带来《投后赋能实践与生态建设 》,分享他在投资领域的一些实战经验。我们整理了本次课程部分精彩内容,以下enjoy~
01
什么是投后管理?
在投资完成后,投资机构通过对项目持续的监督和赋能,不断提升项目价值,实现退出回报最大化。
方式:持续的监督和赋能
目标:不断提升项目价值,实现退出回报最大化
投资的本质,是忠于受托责任,对投资人(LP)的钱负责,帮助投资人尽可能规避风险,并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02
投后管理8大原则
1. 制度优先
建立规范化、流程化、合理化的投后管理工作机制,有利于发现风险并赋能企业,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权责主体、实施细则奖惩机制等。
2. 激励参与
风险规避奖励:及时发现、反馈和处置项目投资风险
有效赋能奖励:有效赋能企业,提升项目价值,提高了项目回报
3. 全程全面
全程 ——自投资完成之后至完全退出之前持续对项目开展投后管理工作。
定期:财务报告、股东会、董事会、季度/半年度/年度交流
不定期:保持一定频次的拜访交流和互动
全面 ——保持对项目的全面监控和赋能:财务状况、业务数据、资本融资、战略规划、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市场销售、产业研发等。
4. 专职管理
必须设立专职的投后管理团队——奖惩到人、责任到岗、分工到位
5. 协同配合
内部协同——前后台协同配合:与投研、风控、交割等部门进行配合
外部沟通——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他投资机构等协同配合
6. 及时处置
响应需及时
发现风险因素,第一时间按流程反馈回报,保证及时处置能力。
及时响应企业的紧急诉求,迅速组织资源进行处理,如果做不到,尽快尽早反馈给企业,以便企业另寻他路
7. 深入了解
多和被投企业交流,不要总坐在办公室里
被投企业出现的内外部情况应深入了解并评估其重要程度,从而作为合理的处理:政策法规、产业形势、企业舆情、诉讼纠纷、人员变动等
8. 小题大做
投后无小事——投资风险的产生,最初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被投企业的需求,对投资机构可能只是1%,对企业可能是100%
03
投后管理方式
被动管理——持续及时获取被投企业应披露信息,监督企业合法合规运营,遵守投资协议约定,及时发现并处置投资风险,及时了解和满足企业诉求
主动管理——赋能企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帮助被投企业成长,提升企业价值,实现更高退出回报
04
投资机构投后生态赋能实践现状
1. 被投企业家组织
优势 :
社群纽带直接明确,容易组织召集
具备较高的相互信任感基础
企业阶段接近,易于建立平等对话关系
不足 :
产业链关系不明确
可能缺少生态链的多个环节
可能排除了产业链的优秀企业(可能纳入了产业链中的弱势/不良企业)
2. 培训机构/商学院
优势 :
不再局限被投企业,更多元的企业家构成,丰富生态链
投后生态赋能与投前项目挖掘的结合
创收
不足 :
将企业置于被培训、被教育的地位上,不利于吸引最优秀的企业
如果收费,可能的商业化压力导致社群脱离初衷
3. 矩阵式的生态赋能组织
优势 :
企业多元化:围绕各细分产业头部的优秀企业
引入链主企业、政府等成为生态方
不足 :
操作难度更大,对组织运营有很大挑战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