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宝鸡本土原创话剧《面皮》正在本地热映,再次带“火”了传统风味小吃岐山擀面皮。《面皮》是一部关中风味浓郁的方言话剧,该剧讲述了三代人做面皮、卖面皮,把一碗小小的擀面皮做成了当地的大产业的故事。通过展现宝鸡农村一户人家40多年间生活的点点滴滴,折射出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陕西农村的巨大变迁。
岐山县作为“擀面皮之乡”,面皮制作工艺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因在京城仅作为御膳,秘不外传,故得“御京粉”的美誉。擀面皮在众多的陕西美食中脱颖而出,不仅走向全国,甚至“火”到了国外,2011年岐山擀面皮还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如今,岐山县共有面皮加工企业20余家,面皮经营户1200余户,带动了全县9.3万余人就业。“小面皮”已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其中也有一份“税务功劳”。
前不久,陕西面皮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岐山县召开,业内专家、学者、企业家等30余人齐聚岐山县,国家税务总局岐山县税务局了解到情况后,按照行业分类,梳理出县域内餐饮企业适用的税收优惠政策,制作成《税费政策一卡通》进行分发宣传,现场征求面皮生产企业涉税难题,并对数电发票上线使用、税费优惠政策适用等企业关心的税收问题进行讲解。随后,“税务管家”团队针对涉税诉求,通过“集中宣讲”“行业覆盖”“对接到户”等方式为企业开展税收政策宣讲,为企业“输血补气”,为面皮行业稳健发展注入税收“强心剂”。
为了能让“小面皮”走向“大市场”,岐山县税务局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做大“一碗面”经济发展战略,积极主动作为,加强与当地人社局、医保局和养老经办中心等部门联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组团服务,对社保非税方面的疑难问题进行联合会诊,帮助企业扫清发展障碍。仅今年上半年,岐山擀面皮电商交易额就高达9.8亿元。
香辣爽口香四溢,柔韧劲道寄税情。“小面皮”正铺就着前景广阔的乡村振兴之路,岐山县税务局将立足餐饮企业发展需要,精细服务、精准辅导,厚植餐饮产业发展的沃土,切实发挥好税务力量,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冯杨 曹皓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