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网络安全宣传周之际,带你揭秘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陷阱
源 / 互联网    文 /     2023年09月18日 17时48分

  9月11日下午,164名从事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河北、河南、重庆公安机关从老挝押解回国,加上之前由安徽公安机关押解回国的15名犯罪嫌疑人,此次中老警方开展警务执法合作抓获的179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全部被押解回国,涉及全国13个省(市)的270余起重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案成功告破。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形式严峻,犯罪手段更是呈现出产业化、集团化、国际化等显著特征,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大力度打击,但是这种现象仍然十分猖獗。与此同时,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分子,常常将自己的犯罪窝点隐藏在监管盲区,特别是在一些缅甸境外地区,试图钻法律漏洞以躲避严厉制裁,严重影响各国人民的人身财产安全,给各国社会稳定带来重大隐患。

  其中,虚假投资理财类电信网络诈骗一直以来都是电信网络诈骗手段中平均损失金额最大的一种诈骗类型。这种诈骗手段通常涉及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电信渠道,向消费者虚假宣传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机会,诱导消费者将资金投入所谓的“理财产品”或“投资项目”。然而,这些所谓的投资往往只是骗子们的空头支票,他们利用消费者的贪婪和侥幸心理,从而进行诈骗活动。

  在2023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的热潮中,各种网络安全事件和威胁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加大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力度,同时积极响应这一倡议的号召,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并开展了各类网络反诈知识传播课程,帮助广大消费者了解如何防范电信网络骗局、保护个人信息和金融安全等。

  面对此类骗局,我们应该做到从以下几点:

  提高警惕性:对任何声称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机会保持高度警惕。不轻易相信不明来源的信息,要对投资进行充分了解和风险评估。保持理性:不要被过高的投资回报所迷惑。理智地看待投资风险,认识到没有绝对的安全投资。个人信息保护:不要将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透露给不可信的第三方。学习法律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知道自己的权益。如遇到可疑情况,及时向相关部门求助。定期检查账户安全:定期检查个人银行账户、投资账户等,及时发现异常,防止被诈骗。

  总之,电信网络诈骗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谴责。我们应该共同努力,通过学习金融知识、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等方式,共同防范和打击这种违法行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