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发现,现在学校里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了?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我国6岁以下儿童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且超重肥胖率逐年增加,平均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小胖墩”。
一些长辈会认为,“小孩子胖一点可爱”,“多吃点才能长得高”,其实这些观点都与科学育儿方式相背离。据专业体重管理品牌绿瘦分析,少年儿童肥胖不仅对外貌、生长发育产生负面影响,还会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容易造成长期健康威胁。
而在心理方面,不少孩子都会因为肥胖而受到他人的嘲笑,这将更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尊心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以说肥胖已然是阻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拦路虎”。
形成儿童肥胖的因素
少年儿童肥胖的成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包括遗传因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量等。其中,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属于儿童肥胖最常见的成因。
例如前文中提到,家中长辈会希望孩子长得高,而进行过度喂养,甚至因为“放纵溺爱”而让孩子吃得很多,诸如“炸鸡”、“薯条”等不健康的垃圾食品。
此外,一些孩子因为学业繁重,没能利用足够的时间开展课余活动,严重缺乏日常锻炼,最终导致日常摄入能量无法消耗,脂肪累积而逐渐变为”小胖墩“。
以科学手段干预儿童肥胖
应对儿童肥胖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采取科学干预的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来自绿瘦的营养顾问表示:“除了极少数过度肥胖的案例需要采用药物或代谢减重手术进行治疗,大部分儿童都可以通过生活方式与心理行为干预进行矫正。”
最常见科学减重方法就是生活方式干预,通过改变少年儿童的饮食、作息习惯,增加日常运动量,从而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我们需要为孩子提供健康、营养均衡的日常饮食,避免食用垃圾食品,对孩子挑食的习惯予以及时纠正。此外,虽然科学干预不提倡节食减重,但仍需要对每天总体的进食量进行控制,摄入适量的食物才能保证饮食健康。
在运动方面,少年儿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每天开展60-180分钟的身体活动,这些身体活动可以以户外有氧运动为主,如跑步、跳绳、球类运动等。
针对肥胖所产生的儿童心理问题,家庭、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卫生教育,积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肥胖所带来的的负面情绪。而对于表现更为严重的儿童,则应及时就医,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与治疗。
绿瘦建议每一位孩子家长,在面对儿童肥胖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多方面着手,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远离肥胖的困扰,享受快乐、健康的童年。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