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加塞尔|书写单板滑雪传奇背后的“勇气大爆发”
源 / 互联网    文 /     2023年11月01日 14时38分

  去年的今天,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冬奥会,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进行。

  虽然这是很多国人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极限滑雪,但相信大部分的人都已被这项极限运动的美妙所征服。尤其看到像谷爱凌等女子运动员的逆天表现,都会暗自发出感慨:

  “原来滑雪大跳台这么精彩?!”

  “原来女子选手也能如此惊艳?!”

  在这些女子选手中,就包括了一个国内很少有人记得的名字:

  奥地利Red Bull 运动员——安娜·加塞尔

  但如果你听过这位体操出身,18岁“高龄”入门单板,离家万里独自闯荡,遭遇过毁灭性颈椎伤病,却在31岁又一次站上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的单板滑雪女王故事,你会发现:

  “原来这比看滑雪大跳台夺冠还精彩?!”

  安娜·加塞尔

  一、 天生的“异类”

  和大多数同龄小孩性格不同,安娜从小“胆大包天”。她会爬到一切能爬上去的地方,然后再跳下来。

  正常会吸引小女孩的事物,她都不怎么感冒。反而是那些充满刺激与挑战的游戏,她总忍不住想一试身手。

  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她一个都没拉下。

  在她妹妹眼里:

  “从小就没见安娜怕过什么,有一次她甚至敢穿着轮滑鞋直接从山上滑下,虽然最后撞到墙上,但她毫不在乎,马上就继续下个冒险了。”

  和其他传奇滑手相比,安娜也绝对算得上是非常特别的存在。

  按照评论员Henry Jackson的话来说就是:

  “传奇运动员们的出身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从小家境困难,后来因为自身天赋异禀,最终走上滑雪道路;另一类是从小身处滑雪氛围,有家人的帮助或是在和朋友的互相竞争下不断成长。”

  出生在奥地利,且父母都是普通职业的安娜,显然不属于任何一列。

  即便来自一个双板滑雪大国,但在她18岁前,滑雪这件事可和她一点扯不上关系。

  你问单板滑雪?抱歉,她可能连听都没听过。

  因为在她小时候,体操才是她的最爱。

  二、 前途无“亮”

  从小只要是自己热爱的东西,安娜就会充满执着,甘愿付出。有时比起参加朋友的生日派对,她甚至更想去体操房里多练会儿。

  “我喜欢看到自己的进步,那种刺激的感觉,那种尝试新东西之前的小小恐惧,让我非常上瘾。”

  这种执着性格,让长大后的安娜如愿在体操项目里小有成就,成为了奥地利国家体操队的一员。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这肯定算得上是前途无量。但在安娜心里,这份前途却已“走投无路”。因为她意识到,随着年龄增长,她开始无法在这项运动里更进一步。

  这种违背初心的感觉,让她非常痛苦。

  一边是从小最爱的运动,一边是只想进取的初心。“鱼和熊掌”的问题,就这么残忍地摆在了安娜面前,而她必须给出答案。

  “我从来不喜欢别人告诉我该做什么,或者不该做什么,因为那对我是种巨大束缚。虽然我真的很喜欢这项运动,但在体操中,一切都必须遵照规则,而我永远无法做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让我有点无法接受。”

  慎重考虑后,安娜决定不让那团渴望进步的心火就此熄灭。而众人眼里的前途无量,已被她评定为前途无“亮”。

  三、 一次意外

  瞬间失去人生方向的安娜,和所有人一样也陷入过迷茫。但一次偶然的机会,给一切带来了改变。

  起源,是出自那盘表姐给她看的录像带。

  起跳、腾空、翻转然后帅气落地,影像里的表姐脚踩一块单板,自由地在雪上完成各种酷炫动作。

  安娜的目光,瞬间被这项新潮运动所照亮。

  她马上意识到:

  “既然自己能在体操里翻跟头,那应该也能穿着单板来翻!而且整个雪场都是自己的‘体操场’!这项新潮又刺激的运动,简直是为自己量身定做!”

  这次契机,让已失去人生方向但仍然渴望接受挑战的安娜,找到了新目标,也让她在心里埋下了那个影响她一生乃至未来整个女子单板滑雪届的想法。

  “接下来的人生,必须要和单板滑雪有关”

  四、 最困难的决定

  在确定人生新目标后,安娜一刻都没有等待。

  一人,一板,就孤身跑到了离家9500公里外的猛犸象山。

  猛犸象山Mammoth Mountain又叫猛犸山

  是美国加利福利亚洲著名滑雪圣地

  虽然满怀热血,但毕竟是第一次独自在异乡生活,英语不算好且没有朋友的安娜,在刚到前两周总是很想家。

  有时甚至会想“自己现在回家是不是还来得及”。

 
  对于来自普通家庭,又还没经济独立的她,钱也始终是个大问题。

  为了尽可能多地滑雪,安娜经常省吃俭用:有时她会直接睡车上或是住进员工宿舍;有时同样一道番茄酱意面,她会一周吃6次。

  不过她觉得这都不算什么,因为只要能滑雪,她就够满足。

  当时什么都需要自己动手来的安娜

  真正令她感到困难的部分,是来自于父母。

  当时已经高中毕业的安娜,处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老老实实去上大学,然后找份稳定工作,还是坚持自己的滑雪道路。

  她必须在那时做出抉择。

  但从事普通工作的父母,根本无法理解自己女儿的滑雪行为。他们总是会在那质问:

  “你疯了么,你都已经18岁了,你在干嘛?!”

  最后,安娜不得不以去美国“学语言”为由头,说服父母让她来到了猛犸山。但交换条件是,一年后她必须回家上大学。

  一年后,遵循父母约定的安娜,真的“听话”回国上了大学,但她一点没停下自己的单板滑雪梦。

  有时她会去兼职当保姆,有时去银行打零工,然后把全部赚来的钱用来训练滑雪和参加比赛。

  直到后来第一次收获大赛奖金和赞助商,安娜才凑足了勇气向父母提出退学当职业选手的想法。

  虽然依然无法理解女儿的选择,但看到安娜所展现的天赋与成绩,原本强硬的父母也渐渐改变了态度,开始为安娜感到高兴。

  而那次比赛的奖金支票,安娜在房间里放了很久。因为她明白,它不仅回应着过去,也代表着未来。

  第一次获得比赛奖金的安娜

  五、 “摔不死”的疯狂姑娘

  很多人都开玩笑说滑雪的“尽头”是骨科。假如刚开始学单板的安娜看到这句话,相信一定也会点个赞。

  作为18岁才入门的“高龄”菜鸟,虽然有之前的体操运动基础,但安娜的苦头可一点没比别人少吃。不能说是“惨烈”吧,那也是摔得让路过的人都心疼……

  什么脚踝扭伤、手臂骨折,她个个都经历过。

  据“目击者”回忆:

  “在猛犸山,你总能看到一个金发女生冲向跳台,然后直直地冲上天,再重重地摔在跳台前面。有一次她摔断了胳膊被雪车直接抬走,所有人都在想她之后还会不会再继续滑雪。”

  而作为旁人眼里“不要命的滑雪疯子”,安娜的想法则截然不同:

  “如果我摔得很重,躺在雪地里浑身疼,那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什么时候才能再试一次’,这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太正常,但对我来说,这就是日常。”

  让她经常耿耿于怀的,是那些莫名的质疑和嘲笑。例如有人会当面跟她说:

  “你根本没有滑雪天赋,想当职业选手?还是别做梦了。”

  安娜从来不会忘记这些话,甚至会把这当作额外的刺激和动力,然后用行动回击:

  “去你的吧,你们都是错的。”

  凭着这股“摔不死”的精神和不服输的态度,没过多久,安娜便迎来了滑雪生涯乃至人生当中第一个高光时刻:

  她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做出Cab Double Cork 900的女子选手。

  六、 上帝的“玩笑”

  当那个疯狂动作在网上爆火,并被大家疯狂点赞评论时,几乎所有人都对安娜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然而就在不久以后,上帝和她开了个可怕的玩笑:一次训练中的意外,让她的颈椎受到重伤,离瘫痪只差一点。

  据后来妹妹回忆,当时是由于落地的动作变形,导致安娜的头盔狠狠地磕在自己的颈椎之上。这次重伤,让好不容易有所起色的安娜,瞬间被打回了谷底。她的人生,也不得不被再次强行按下暂停键。

  那个从小无所畏惧、独闯猛犸山的安娜,也是第一次感到了害怕,甚至第一次因为父母的担心,聊起了是否要结束运动生涯的话题。

  结果相信你也能猜到。

  那个偏执的金发姑娘,怎么放得下早已认定的单板滑雪。现在让她突然因伤退出,她根本做不到。

  但重伤之后想重回赛场,谈何容易。

 
  七、 从头再来

  这次重伤的经历,差点毁掉了安娜的人生,也让她的训练从零开始。

  因为即使是健康的运动员,在远离赛场几个月后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找回状态和感觉,更别说大伤之后的安娜。

  为了找回协调性,她会在平衡球上克服疼痛,努力坚持不倒。为了恢复力量,她就把自己泡在健身房的汗水里,和各种器械作伴。为了尝试设计好的新动作,她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哪怕是用一只受伤的脚。

  正在进行恢复训练的安娜

  但即便顺利克服了这些,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因为除了找回身体的记忆,她还要时刻防御来自内心的恐惧。

  比如她永远忘不掉的,受伤后第一次回雪场那天发生的事。

 
  一开始,她试着藏起内心的恐惧,忘掉那个曾经令她差点瘫痪的疤痕。但由于太久没滑,她一次又一次被现实狠狠地砸在冰冷的雪地。那种发自骨子里的恐惧,瞬间就从她的身体里冲出,然后围攻了大脑。

  面对这种困境,安娜只能笑着拍了拍腿上的雪,不停安慰自己:

  “多摔几次就不怕了。”

 
  经历这么多磨难后的安娜,不仅更加珍惜往后每个能滑雪的日子,也开始渐渐理解父母。

  原本安娜总是不喜欢打电话回家。即便偶尔打一个,除了“我受伤了”,她什么都不会说,经常让电话那头的父母担心。

  现在只要感觉自己有点累了,安娜就会打电话给妈妈,说自己想回家。哪怕什么也不做,哪怕只有一天,她都觉得自己能“满血复活”。

 
  在家的日子,是安娜笑容最多的时间

  原本只会对妈妈送的幸运手链和守护项链说“得了吧,妈妈”的安娜,现在却开始非常迷信它们。

  因为在她心里,这早已是她必不可少的“幸运符”。

 
  八、 无人可挡

  回到赛场后的安娜,似乎再也没有什么能让她感到害怕。因为她知道,所有打不倒她的,只会让她更强大。

  如果训练时失败了一次,那就再来十次百次,直到每一次都成功。别人不敢尝试的动作,那自己就来试试,看看能不能做到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程度。

 
  凭着这样的态度,在三四个月后,安娜就开始变得无人可挡。
 
 
  Burton US Open 单板公开赛金牌;

  Big Air World Cup 总冠军;

  ESPY 极限运动最佳女子运动员大奖;

  

  数次刷新世界女子单板滑雪跳台最高难度;

  两届奥地利年度最佳女运动员;

  两届冬奥会单板大跳台金牌;

  重伤之后拿出这样无懈可击的表现,就连比赛现场解说员都发出感叹:

  “欢迎回到领奖台,安娜·加塞尔小姐。”

 
  如今,虽然安娜早已成为了女子单板滑雪的头把交椅,站在了生涯巅峰。

  但她身边的人都明白,她依然还在期待攀登未来的下一座高峰。

 
  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只是赢得了比赛,并不意味着我会停止单板滑雪。

  往后会发生什么,谁也说不准。但能肯定的是,她还会是那个猛犸山的“疯狂姑娘”。

  谁让她是安娜·加塞尔。

  本文素材取自由奥地利Red Bull 拍摄的

  安娜·加塞尔纪录片《The Spark Within》
 

新财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文内容版权归新财网投稿作者所有!文中涉及图片等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