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可体验、可互动、可分享
源 / 新财网    文 / 新财网    2024年03月28日 09时23分

  近日,南昌大学一门赣剧课“火”了,火到原本能容纳200人的教室挤满学生,不得不换成更大的教室。课堂上,老师着戏服,舞水袖、耍刀枪,学生不仅看得津津有味,还积极上台参与表演。高校课堂成为人气爆棚的“秀场”,热度和流量迅速蹿升,为弘扬传统文化传播带来新启示:这样的赣剧课,区别于传统的书面传授、语言诠释,而是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传统文化之美看得见、听得到、可参与。特别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读图时代、视频时代,新技术、新形态激活了传统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可体验、可互动、可分享,并逐渐成长为一种新的时尚。

  弘扬传统文化之美,青年是当仁不让的“弄潮儿”,他们天生对美的事物有着敏锐感知和热切追求。然而,一些传统文化之所以会成为“奶奶辈”的艺术,并不是因为年轻人不喜欢,而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去欣赏。因此,艺术家、教育者要主动走进青年当中,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通过近距离接触、体验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索传统文化之美的热情和行动。

  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技术、手段、形态,也让受众身临其境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需要认清的是,互动不仅限于屏幕上的交互,更要从线上向线下拓展。高校戏曲课从爆冷到火热,正是源于授课方式的生动化、互动化——老师将“讲台”当成“舞台”,学生从“观众”变为“舞者”,双方的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艺术的热情也得以充分释放。近年来,一些景区推出沉浸式夜游、深度游,游客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古镇、汉服等传统文化带来的独特体验。而互联网上引发的现象级传播,更是吸引了线下游客的蜂拥而至,这正是“线上”“线下”互动所带来的神奇功效。

  传统文化不是尘封在博物馆里的标本,只有活跃在大众日常生活中,才有恒久的生命力。近年来,一些商家挖掘传统文化“富矿”,从家居、服饰、美妆、饮食、文创等日常生活载体入手,创新推出文化消费产品,吸引了大批年轻消费者,一些老字号也紧跟潮流变得“时尚”起来。传统文化走进“人间烟火”,展现出勃勃生机。

  如今,发掘传统文化之美、弘扬传统文化之美,已经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增强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的广泛共识。我们相信,未来也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优质文化资源能够“活起来”“火起来”。(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济兼)

网友讨论
还可以输入 200 个字符
热门评论

建议及投诉热线010-85869906

广告刊登热线010-85862238

  • 关注官方微信

  • 关注官方微信

中国人民银行 |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中国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路透社 | 华尔街日报 | FT中文网 | 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ECIF) | 工业和信息化部域名信息备案管理系统
Copyright © 2008-2030 北京大白熊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8172号-1 all rights reserved本网站所刊部分稿件为网络转载,若有侵权请您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网站对所转载内容不承担任何的责任,请网民对相关内容的真实性自行判断。
账号登录
记住密码
账号注册
账号注册

*昵       称

*输入密码

*确认密码

*姓       名

*电子邮箱

*国家地区

*省       份

*出生年份

*性       别  男          女

*从事职业

*从事行业

请您留下正确的联络方式,以便我们能够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手机号码

填写您要订阅的邮件
  •   我愿意接受有关新财网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有关其他网站和产品的新功能或活动的信息
  •   我愿意接受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的特别优惠的信息